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

ID:42630442

大小:21.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分析占分比较大重,可惜我们的学生对该种题型并不是太熟悉,为了能明确方法,学习阅读理解的技巧能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解题。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2、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

3、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

4、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

5、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

6、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360软件管家搜索小学数学练习机,免费下载。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递进……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  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

7、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

8、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