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

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

ID:42818423

大小:287.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2

上传者:U-991
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_第1页
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_第2页
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_第3页
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_第4页
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支撑梁施工专项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编号:JKZH-工程名称新世界增城综合发展项目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承包商中利诚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广州永沛房地产开发冇限公司监理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致:(监理单位)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内支撑梁早强施工专项方案工程诞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请予以审查。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承包商(童)项目经理日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监理单位(童)总监理工程师日期设计单位:负责人日期建设单位审批意见:工程经理(代表)项口负责人日期日期 新世界增城综合发展项目内支撑梁早强施工专项方案GD-C1-325/1□□口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基坑支护工程工程地点: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长岗新村.总承包施工单位:(公章)中利诚建设有限公司专业承包施工单位:(公章)中利诚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审批人:审批日期:年月日*GD・C1・325/1 第一章工程概况3一、编制依据3二、工程概况3三、地质、水文条件3第二章施工部署5一、生产准备5二、技术准备5三、施工条件6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6一、施工工艺6第四章主要技术质量安全措施81、质量保证措施82、安全保证措施83、环境与职业健康保证措施9第五章质量要求91、钢筋工程92、模板工程103、混凝土工程10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新世界增城综合发展项目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设计图纸。2、采用规范、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定》(JGJ162-2008《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规程。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支护4区为内支撑梁+格构柱结构,支撑主梁为1200X1200o碗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三、地质、水文条件地质情况参见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新世界增城综合发展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7年12月)。据钻孔揭露,场地地层在钻探深度内按成因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坡积层(Q4dl)、第四系冲积层(Q4a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燕山期花岗岩(丫5),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素填土:褐红、褐黄、灰黄、灰褐色,稍湿〜湿,松散〜稍压实,层厚0.50〜6.40mo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3〜9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2.8〜8.5击,平均值N=5.6击°2)、第四系坡积层(Q4dl)②粉质黏土:褐红、褐黄色,可塑,层厚0.70〜15.60mo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7〜13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6」〜12.3击,平均值N=8.6击。3)、第四系冲积层(Q4al)按土的类型及沉积顺序,划分为3个亚层,分述如下:③1含砂黏土:灰黄、浅灰色,软可塑,层厚1.60〜6.70m。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 =3〜8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2.5〜6.4击,平均值N=4.6击。③2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层厚2.00〜5.70m。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3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0・7〜2.4击,平均值N=l・5击。③3中砂:灰黄、深灰、灰色,饱利稍密,层厚1.10〜2.80m。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0〜15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0〜11.3击,平均值N=9.0击。4)、第四系残积层(Qel)④砂质黏性土:褐红、褐黄、灰黄、灰白色,可塑〜便塑,揭露厚度0.90〜23.10m。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8〜36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6」〜27.4击,平均值N=14.3击。5)、燕山期花岗岩(丫5)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按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屮风化及微风化带。据钻孔揭露,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积层孔隙及基岩风化裂隙中,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含水层主要由淤泥质土及中砂层组成,其中淤泥质土的赋水性较好,但透水性较差,属微透水层;中砂层的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屈强透水层,具承压水特征。裂隙含水层主要由下伏强风化、中风化岩组成,具一定的富水性,但仍属弱透水层,裂隙水补给、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及裂隙控制。野外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在1・80〜6.20m,稳定水位埋深在2.20〜6.00m之间,标高18.06〜20・53m。 第二章施工部署一、生产准备(一)、材料准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安排材料进场。施工材料由项目部统一安排,安排如下表2-1: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胶合板915nimX1830mmX18nim块支撐梁方木50mmX100mm条支撑梁钢管,48x3.5mm根支撑梁扣件个支撐梁钢筋,8,,10,,20,,25吨支撑梁混凝土C30m3支撑梁对拉螺杆,12支撑梁表2-1劳动力安排表(二)、施工机具及材料进场准备;1、施工机具:为保证施工要求,我项目部计划在立柱施工过程屮投入以下机械设备,如2-2表所示:表2-2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名称台数备注1钢筋调直机12钢筋弯曲机13钢筋切断机14电焊机45木工圆盘锯46天泵1二、技术准备1、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按支撑梁平面图,放置轴线、定位点;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验收手续。3、作业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场地标高和定位点进行复测,确保施 工准确度。三、施工条件1、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2、现场使用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格和数量逐项清点和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3、经检查合格的组装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平行叠放时应稳当妥贴,避免碰撞,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立放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倾倒并保证稳定,平装运输时,应整堆捆紧,防止摇晃摩擦;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一、施工工艺高程定位f土方开挖f修平场地f垫层浇筑"复核高程"轴线定位一腰梁植筋f梁钢筋绑扎”支模f模板加固f浇筑混凝土f拆侧模f土方开挖f进入下一道支撑梁1、钢筋施工准备(1)基础垫层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垫层上钢筋位置线己弹好。(2)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按规定进行复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钢筋无老锈及油污,成型钢筋经现场检验合格。(3)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4)绑扎钢筋地点已清理干净。2、钢筋施工工艺(1)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2)按钢筋位置线布放钢筋,在主筋中画出箍筋位置。(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钢筋的下料尺寸必须严格按规范执行,箍筋弯钩为135°,弯钩平直长度为10d。(4)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5)钢筋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单面焊为钢筋直径5d、双面焊为钢筋直径10d;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梁上部钢筋为跨中1/3处,梁下部钢筋为跨中1/4处,且每排支撑梁接头位置应相邻错开。3、模板施工准备 模板安装前首先检查模板是否平整光滑干净,梁中部按规范规定起拱,起拱高度为长度的0.3%在同一轴线上的大梁要拉通线找好平直,在垫层屮打好定位钢筋。 ||次楞木方@300梁及承台碗4.模板施工工艺梁外侧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内楞方木排列间距300mm,外楞采用双"48*3.5双根钢管,对拉螺栓横向间距lOOOmnio外侧加设钢管斜撑,上下两道(距模板上下边不大于200mm),水平间距不大于1000mmo对拉螺栓及山型卡@1000碇支撑垫块木模板主楞钢管@1000定位钢筋@5005、模板拆除(1)模板的拆除对结构混凝土表面、强度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4.3模板拆除的规定。构件类型构件跨盛(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W2250>2,W8>8N752100板、拱、壳275>8M100悬臂构件■■■N100(2)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报告,达到规定要求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拆除模板。(3)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侧向模板拆除时,竖向支撑体系不得拆除或松动。(4)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运过程中,严禁抛掷拆下的模板, 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防止发生物体打击、钉子扎脚等施工安全事故。梁侧模: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血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先抽出螺栓,拆掉支撑,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底模(土方开挖):因为内支撐梁跨度为10米左右,按规范要求应该在混凝土达到100%强度后可进行底部土方开挖,考虑工期整体进度要求及跟上周边支护区段施工速度,我司拟将内支撑梁碗强度等级由C30提高到C45,保证硫浇筑后7天左右(八月份)亦能达到C30的强度,满足工期要求且不影响拆模强度要求。支撐梁土方下挖Z前可利用回弹仪及碳化深度测定器对内支撑梁强度进行检验,确定达到C30强度等级时方可准许开挖。第四章主要技术质量安全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1)模板安装前,先检査模板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投入使用。(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3)坚持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4)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积水。(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6)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本工程内支撑梁拟选取3/1000o2、安全保证措施(1)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模板、支撑等搬走,防止坠下伤人。(2)拆模时应搭设拆模平台。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棍,人不允许站在已拆除的模板上。(3)拆除模板前应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严禁猛撬、硕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严禁乱 抛模板。拆模后应及时整理模板,堆放整齐。(4)安装与拆除模板时应注意电线、电源的安全,防I上发生触电事故,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的用电应由电工安装,不准自行乱拉乱搭。 (5)施工现场应注意防火,尤其明火作业时,下班前应认真检查,没有火灾隐患时方可离开,有创花等易燃物的现场不准抽烟。3、环境与职业健康保证措施(1)施工过程安全生产制度:每周六晚上19:30开项目安全例会,每天班前做安全教育制度。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各类法规、条例、规定,遵守工地的安全生产制度。(2)施工负责人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思想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所有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纪律,正确穿、戴和使用好劳动防护用品。(4)认真贯彻执行工地分部分项、工种及施工技术交底耍求。施工负责人必须检查具体施工人员的落实情况,并经常性督促、指导,确保施工安全。(5)施工负责人应对所属施工及生活区域的施工安全质量、防火、治安、生活卫生各方面全面负责。(6)按规定做好“三上岗”、“一讲评”活动,即做好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及周安全评比活动,定期检查工地安全活动、安全防火、生活卫生,做好检查活动的有关记录。(7)对施工区域、作业坏境、操作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立即停止施工并落实整改,确认安全后方准施工。(8)未经交底人员一律不准上岗。(9)执行各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持证上岗制度,工人入场一律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准进入现场施工。第五章质量要求1、钢筋工程1)钢筋原材进入现场,应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并按规定进行机械性能试验。2)钢筋加工的形式,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3)支撑梁主筋采用单面搭接焊连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倍焊5d)。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屮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 在该区段内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超过50%;4)在焊接过程中注意调整施焊电流,以免电流过大容易造成咬肉、飞溅;电流过小则电流不稳定,容易造成夹渣或未焊透。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绑扎丝扎牢;箍筋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2、模板工程1)严格控制模板的儿何尺寸,平整度以及制作的质量,相邻两块模板接缝高低差不应大于2伽】。2)应确保模板直顺,乖直度符合要求。3)模板安装前必须刷好隔离剂,并支撑牢固可靠。4)冠梁模板应在其强度达4.5MPa以后方可拆除,拆下的模板构件按要求堆放在指定地点。拆除模板应注意技巧,不得硬撬或用力过猛以防损坏冠梁结构和模板。3、混凝土工程1)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振捣,不得漏捣及过振。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派技术人员对于每车碇的温度及坍落度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并安排实验人员作好混凝土试件,在向簡品混混凝土搅拌站要混凝土之前搜集近期天气情况以掌握好灌注日期,并作好养护。3)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