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

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

ID:42902917

大小:414.3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5

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_第1页
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_第2页
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_第3页
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_第4页
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0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教学参考教学要点题解内容简介思考练习答案译文教学要点学习本文提出的“成竹于胸”和“心手相应”的艺术创作方法学习通过生活琐事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理解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典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返回目录上一页题解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篔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返回目录上一页内容简析1、内容要点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

2、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第二段叙述作者和文与可交往中的趣事。第三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内容简析2、文章主旨文章主要叙述了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作者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内容简析3、阐发了“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两个创作思想 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其含义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后者:“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义是: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

3、掌握技巧。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内容简析4、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与可的个性 (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画者多而感觉厌烦。——脱俗,淡泊。 (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的辩论,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风趣,旷达。 (3)文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内容简析5、文中引用的诗文和典故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典故,随手拈来,自然贴切,绝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引用的诗文有苏辙的《墨竹赋》、文与可“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轼的和诗,以及苏轼《洋洲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孟德祭桥公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谓川千亩竹

4、”。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总结:本文总结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返回目录上一页【思考练习】参考答案1、这篇随笔散文,回忆了自己和文与可交往的几件事。先写文与可在画竹方面对“我”的指导,此间“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的见解,是文与可对画竹的认识,也是“我”艺术创作的领悟,从而表明了两人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情基础。其次是记述围绕着画竹两人之间的交往:把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诗话辩论、《篔筜谷》一诗的趣话,

5、还有就是文与可将篔筜谷偃竹之画赠送给“我”。作者用这些事来显示二人亲密无间的感情意趣。文与可去世后“我”又见此画,睹物思人生出无限眷恋。这些生活琐事的回忆,凸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特征和令“我”敬佩的画竹的艺术创作思想,表现了二人深挚的友谊和睹物思人的悲痛。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2、本文共使用了三个典故。其一是“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原意是说厨师由于掌握了解牛的规律,所以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于是讲求养生的人从中领悟出大道理。其二是“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意思是说轮扁是善于斫轮的人,他讲的意在言外的道理,读书人也是赞成的。苏轼用这两个典故,是借苏辙之口来赞扬文与可

6、,他讲的画竹的道理,实际上是领悟了大道理的。其三是“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记载了曹操年轻时,乔玄很赏识他。乔玄死后,曹操在祭文中深情怀念乔玄。文中用此典故,借曹操与乔玄的亲密关系来表明自己和文与可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可见,文章中使用典故,可以在有限的语句之中表达丰厚的内容,言简意赅;同时,用典故是借助于相同点的类比联想,可以引入更多的精彩的内容以增添文章的意趣,耐人寻味。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3、苏轼所表述的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是很有道理的,是很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过程的。比如我们写小说,哪怕是写一篇记叙文,如果我们对文中的人物十分清晰,感情也很充沛,那么在构思的时候

7、,人物的形象就会在脑海中呈现出来,而且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在眼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物活起来”了,也就是苏轼所说的“成竹在胸”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在适当的地方加以渲染润色,这就是苏轼所说的“心手相应”,就可以写出一篇生动传神的记叙文,或者是一篇小说。当然我们也清楚,“成竹在胸”的艺术形象的水平,是由作者的文学艺术的修养所决定的,而“心手相应”的表达技巧是靠日常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