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第1周教学反思

张波:第1周教学反思

ID:42906083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张波:第1周教学反思_第1页
张波:第1周教学反思_第2页
张波:第1周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张波:第1周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周教学反思香山小学张波多读,复述,出感悟在上学期的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开始尝试“开始满堂读,之后大家议”的教学模式。和上学期一样,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写生字字头,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决定课堂需要指导的生字。由于有了一学期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写生字都能一次全对,也把对他们书写的指导挪到了课下个别指导为主,由此压缩了课上的写字指导时间。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读课文。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现代文很浅显,用不着老师过多地分析讲解;学生读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也是针对班级学生朗读水平较低的现状,我采用了这种策略。和以前抓重点段的分析语

2、言形式不同,这学期更多是让学生读过之后,尝试复述。这学期的阅读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想试着多读后,以聊天和讲述这种轻松的方式,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复述来完成整体感知。经过《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和《平分生命》,我已经能初步看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以前深多了。如教学《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时,我以阅读结构段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前三遍遍先读通句子,因为有几个同学朗读水平确实较低,课下又不得要领,只能由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过后,他们再练习读。读熟以后,就让他们试着说说整个结构段的意思。开始有学生尝试背诵,有学生适当

3、省略,对于两者,我都进行了鼓励。分层次叫三四个学生复述之后,再给他们两分钟左右和同桌复述的时间,我每次都走下去听他们复述,看到同桌之间为了一个词的取舍而争执时,我有些感受到了“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气氛了。由于两课时用了大量的时间读书、复述,我就重点词方面提到了“眼睛一亮”,想引导他们理解,没想到他们竟然能结合后文奶奶收藏铃儿之多联想到奶奶喜欢铃儿,因此“眼睛一亮”是因为奶奶听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我的引导之下,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衬托的作用。在讲《平分生命》时,我还是采用这种多读,读后复述方式,让他们直面文本。学生们竟然

4、说上了瘾,争先恐后,到后来,刘琪在读过两遍之后就能基本上背诵下来后三自然段,一向读书背诵方面较差朱王松主动举手并在大家的提示下能够完整复述一个意义段。朗读和背诵是一种技能,能够在不断运用中得到加强,尽管不是同一内容,但能力却是相通的。在此基础上,我引出了去年执教此课时一个较难的问题:“为什么男孩开始愿意牺牲自己救活妹妹,后来却只把自己的生命分一半给妹妹,都给妹妹不更显得伟大吗?”好几个学生都能联系到前文“相依为命”来表现兄妹的关系。由此,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男孩的“犹豫”,有学生竟然说出了:“在只有一个人活的情况下,他愿

5、意牺牲自己,把活的机会留给妹妹;在两个人都能活下来的情况下,他愿意照顾妹妹一辈子,不让妹妹孤单受苦……”我想,我当时差的就是让大家为他鼓掌了……通过这周短短的几次课,我意识到了除了言语形式的分析,除了老师提出重点词让学生多读以外,让学生试着复述课文内容,更是一种让学生多读的途径和目的。而在复述的过程中,提取信息,组织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还能把形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之内进行有机的融合。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提到:现在说“和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以后会说和言语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语文课,总归是‘读’占鳌头…

6、…”我想,这学期进行这种复述练习,也是有层次的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吧。再多给孩子们一些空间按我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较快从假期状态进入学期状态,会在正式上课第一天就进行容量较大的教学和作业。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所以,我讲课比刘老师快了一课时,在讲《买文具》时,我又犯了把学生置于什么都不懂的状态,结果发现不少学生都走神、做小动作,我意识到肯定是我的教学出现了问题。于是,一堂课松松散散地下来了,我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大家也都是拖着声调说下来了。自己都觉得很没劲。第二天,调开课,听了刘老师讲这课。我发

7、现她讲得并不是很多,大概十五分钟就在提示学生说的情况下,把知识点讲完了,然后让学生摆学具,说练习,做笔头练习,一堂课学生都很积极。课后,我想,我的问题就出在总觉得他们不懂,实际上对于元角分,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他们能从对角和分的理解上很好地认识到小数,甚至包括之后比较大小:先比较“元”的部分,在逐一比较“角、分”的部分。加减也是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是太古板了……寒假看到一份特级教师的成名课实录,老师开门见山第一句就是:“关于××,谁知道什么?”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就足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也能因此了解到学

8、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在自己失败和听课之后,回想起这个问题,真是太高明了。于是,我在意识里,复现一下如果我在单元开始时,能这样提一下,那么整堂课可能会是另一番效果了。对比语文课,我现在开始尝试让学生活跃起来了,数学也该如此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