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

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

ID:42923469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_第1页
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_第2页
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_第3页
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焙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Z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教学难点: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丁•实验的精神。教具准备:课件前课学习:熟读课文,查询资料了解富兰克林教师导学案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一、温故互查,激趣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板书:富兰克林风筝实验)能不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里而用上“把”字。用上“被”字乂是怎样说呢?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五(1

2、)班的同学真是能说会道。相信今天的学习一定很愉快。2.解开天火Z谜的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來了解。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品质。师: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他做实验用的风筝和我们见过的有什么不同。C活动_:自主学习,见识奇特风筝。L找不同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平时见到的风筝有0亠/<不同?白日诜悝b笛皿白狱田ISfcfeirai—irai丿交流:1•多了细铁丝、丝带、铜钥匙、风筝线用麻绳。师:你们说“多了”课文屮用的是?(拴了细铁丝线是麻绳结上丝带系着铜钥匙)你看句屮的动词用得多准确呀!(指大屏幕,引说风筝的样子)风筝上师:你看这是一只多么奇特的风筝

3、呀!师:这些奇特的装置都冇什么用途呢?(出示实验风筝图)2.细铁丝吸收天电、麻绳淋湿后导电、铜钥匙传电放电、丝带安全攥住风筝师:富兰克林为了实验,在风筝上做了这么多的准备,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3.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师:只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还不足以了解富兰克林的全部,让我们来关注放风筝的过程。厂活动二:合作学习,—起放飞风筝静心读第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字词值得细细品<丿分别岀示文中语句,休会实验的危险,感悟人物精神。(1)这吋,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一阵发麻、用手指靠近”明明知道实验危险,还是去做了,

4、说明他不怕危险,敢于实验。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富兰克林的不怕危险。师:还能从哪儿知道实验危险,但他不怕危险。(2)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比较:去掉“怒发冲冠”,感受语言的生动形彖。师: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纤维一根根竖起来。)师:这就是我们说的具体生动形象。谁來读一读。一个“!”蕴含着富兰克林兴奋的心情,白己的推测快要被证实了。(3)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4)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

5、电'了!”理解“欣喜若狂”的含义,体会富兰克林实验成功的兴奋心情。师:还冇哪些表示高兴的词语拿來和它比比,能不能比过它。师:高兴得发疯了呀,什么词也比不了那么高兴。他为什么那么高兴呢?(这个实验很不容易,证实了他的推测。)师: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当时也有许多有学问的人,为什么是富兰克林解开了这个谜呢?活动三:合作探究,感知实验原因y师生互动交流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彖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屯现象。(1)“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对待科学研究富兰克林

6、做到了——坚持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在比较屮发现问题,冇理冇据。这是一种什么科学态度?(板书:严谨的态度)(2)谁能把这种态度融入到朗读屮,指名读。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來不足为奇,但在当吋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口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1)什么是不足为奇?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会怎么想。(2)从习惯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3)什么是冷嘲热讽?而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从“决定”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什么?师:对科学研究态度严谨的富兰克林分明

7、又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板书执着追求)(4)成功Z后,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怎么说?四、延仲拓展,升华人物形彖1•师:(岀示图片)介绍发明避雷针。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屯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