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的“大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其庸的“大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ID:43132021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7

上传者:U-991
《冯其庸的“大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冯其庸的“大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冯其庸的“大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冯其庸的“大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冯其庸的“大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冯其庸的“大国学”孟宪实如何评价冯其庸先生的学术,这是一个难题。或许,只有“国学”这个词语,概括冯先生的学术人生最合适。众所周知,国学概念是在近代国运背景下为应对西学而产生的,国学因此成为国运的一个影子。艰难困苦,曲折沉痛,国运与国学的背景,就这样映照着冯先生的一生。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前洲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一年,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把末代皇帝赶出故宫。抗战时期,少年冯其庸,经历过死亡威胁和失亲之痛。因为家贫,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如果別人把读书当作义务,他则把读书当作享受。以冯先生的经历看,他的国学修养,不能不归功于江南之地传统文化的丰富留存。冯先生总是说当年书少,读不够。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都是在初中Z前。有一次,二哥帮他一次性买來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嫖文集》,还有叶绍袁、叶小鸾、沈宜修等人的作品。有一个朋友,家里富有图书但不爱读,随手送冯其庸两册,一部是王士稹的《古诗笺》,一部是袁昶的《安般籍诗续钞》。说实话,今天的中文系大学生的阅读书目,也未必有这么多。冯先生的戏剧爱好和修养,也离不开乡土的气息。秋天的时候,无锡各地都保存着社戏的传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一个以演昆剧著称的剧团,为挣口饭吃,在前洲镇演出了很长时间。包括冯其庸在内的一帮学生,不用买票就可以入场听戏,时间久了,冯先生与一些昆曲名角渐渐熟络起来,并与他们保持了终生的友谊。1943年夏天,冯其庸再次失学,先是回乡务农,后来以教书为业,但读书写作,已经成为其日常功课。他的国学素养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饥一顿饱一顿”地持续修炼着。1946年初,冯其庸入学无锡国专,接受了系统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坏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冯先生至今记得朱东润先生开设的《史记》课和杜甫专题,他正确的学问方法,很自然引得学生登堂入室。冯振心先生开设的《说文解字》课,让他看到了学问的深奥。有一次,钱穆来国专讲学,告诉学子要从大处着眼,称作“我见其大”,这让冯先生特感震撼。 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屮调到屮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屮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文革”期间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所有的运动冲击过后,冯先生留下了累累硕果。《瓜饭楼丛稿》分作三个部分,共三十三卷。另外,还有《瓜饭楼外集》十五卷已经提交商务印书馆。冯先生的国学基础,归于文学的范畴似乎过于狭窄;他的许多国学Z思,在后来的新学科中,无处投放。直到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国学院,盛情邀请已经离休十年的冯先生出山,他一生的国学积累,才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他倡导的导师制、游学制和国学论坛等办学特色,至今都在国学院施行。(有删改)【相关链接】冯其庸先生以其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从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4.下列对冯其庸成为大国学家原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其庸虽然出身农家,家境贫困,但是他孜孜求学,享受读书过程,涉猎广泛。B.在国学院施行的导师制、游学制和国学论坛等办学特色,深为世人学者钦叹。C.无锡国专一枝独秀的系统国学教育,众多名师的指点,使冯先生登堂入室。D.江南之地传统文化的丰富留存,使冯先生耳濡日染,获得了丰厚的文化滋养。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屮列举史震林、袁昶等人的作品,意在说明当今屮文系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堪忧。B.无锡的社戏传统,与昆曲名角的终生友谊,都促进了冯先生的戏剧爱好和修养。C.冯先生通书画,兼文史,擅红学、西域学,所涉浩瀚,故国学最能概括其学术人生。D.冯其庸入学无锡国专吋,由于当时中国境内的国学教育超过西学,他开始了系统的国学学习。E.朱东润、冯振心和钱穆等大师的讲学,给予冯其庸学术上的启迪,使他受益匪浅。6.文中说“国运与国学的背景,就这样映照着冯先生的一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国运”对冯其庸先生的“国学”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答案:4・B 5.AD[A、“意在说明当今屮文系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堪忧。”错;D,“当时中国境内的国学教育超过西学”错6.①战争年代,处境艰难,冯先生的国学素养只能断断续续地修炼;②“文革”时期,社会动乱,冯先生受冲击,运动结束后,他留下了累累硕果;③新吋期,国家重新重视国学,人大成立国学院,冯先生一生的国学积累,才终于找到安身之所。(每条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