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细读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细读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ID:43132339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7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细读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_第1页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细读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_第2页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细读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细读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细读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这首诗的基本场景是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基前表达他的哀思,诗中充满含混、张力、反讽,它们共同铸就了诗歌热烈而深沉的品质,赋予其克制而丰富的意味。第一句“走六小吋寂寞的长途”是现象的陈述,“六小吋”是一个吋间的概念,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概念。这个时间概念可以包含两重理解:1、感情的深厚特别。诗人和女小说家之间并没有血统和亲情关系,而却步行耗费六小时去给死者上坟,透露岀诗人对逝去女作家的深深怀念。2、墓地的遥远

2、,以至于需要花费六个小时,而不是六十分钟、六分钟就能到达。这个时间意象表达出的含混是我们进而联想到写作这首诗的吋代背景,即诗歌的语境。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是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烽火连天。在这样的战乱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难能可贵而意味深长了。诗人在纷乱的战火中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步行六个小时去给一位并不熟识的女作家上坟,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一种悼念吗?在这里,诗歌开始偏离悼亡诗的传统范式、而隐约透露出更为深远的人生意味。这一句中的”寂寞”同样是一种含混,一方面是实指,诗人的吊亡之

3、途冷冷清清,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在长途跋涉中,越来越接近亡者的世界和灵魂,因而才如此寂寞,仿佛整个世界和战争都慢慢淡岀了诗人的视野,只剩下他远赴墓地所要达成的和女作家心灵的对话。第二句中首先抓住我们注意的是诗人所使用的一个隐喻:“红山茶”。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茶花”一宜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可以说已成为一种传统的象征。诗人在山茶前面加上一个“红”字,使这个传统的意象显示岀某种复杂的意味。“红”象征热烈,奔放,洋溢着赞美和生命力,它与高洁、朴素、清纯既对立又互补,非常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

4、与激赏,表达出细腻,深沉,节制的感情深度,委婉中蕴涵着激情。如果把前两行合在一起看,我们还会发现一种非常巧妙的对比。六小吋的行程喻示一种“长度”(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它令人感到内心的寂寞,由这种“长度”进而带来一种“重”,即它通过寂寞给人带来了内心的沉郁,它指涉了我们内在意识中的生与死的关系。而“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一句,却闪现着一种动作上的短促与轻逸,只是那么轻轻地一放,将一束美丽的鲜花点缀在墓畔。一长一短,一重一轻,透露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折,也建构了这首诗层次分明而乂曲折跌宕的结构。第三句,“我等待着”,“等待”

5、又是一个含混,它既是诗人对现实情景的说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在时代与人生中所处的位置的一种解释;更进一步地,恐怕还是他对自己在那样一种位置上他所展现的人文姿态的一种省察。“等待着”什么呢?这个问题在一二句所构设的场景中已约略向我们透露岀来,它纷繁复杂,涉及人生,自我,生与死,时代的前景,个人的前途,心灵的隐秘的渴望。这就是诗人此行的真正目的。而答案呢?它似乎存系于茫茫天地间。在后两句所描画的情景中,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对比。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看见,诗人伫立在萧红的墓前,久久不能离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而长眠在地下的女作

6、家安详地躺在墓中,不再受时局的纷扰,不再受世间的折磨,仿佛那么超然而恬淡。这样一生一死,一站一卧,特殊的场景透露出丰富的意味,诗人长途跋涉而来寻求的答案,似乎已蕴含在其间。后两行诗中的转折句法,也可以理解成一个特殊的悖论。表而上,“长夜漫漫”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时间现象,它独自流逝,超然于人生,拒不回答诗人在他的心灵里的追问与等待。而“你”,由于身处冥界,也无法应答诗人内心的期盼与疑问。但在另一个层面,作为心智成熟的诗人,戴望舒实际上懂得,在某种意义上,他期待的回答已经存在,或说至少部分地存在于“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7、这样情景之中。在这种情景中,安详、恬淡、超然,甚至某种冷淡,都构成了对人生的评价,并将这评价延展到对生与死的领悟中。此外,在这里,“闲话”一词,还给这首诗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反讽意味,这种意味反过来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成熟,特别是在面对命运多舛的人生的时候。总体来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模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通过隐喻、含混、悖论等的运用,以及多重的对比关系,在主题上赋予诗歌以丰富的内涵,保持着艺术的平衡。在视觉上,它展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它自身蕴藉饱满

8、、自足,有深邃的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