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净化说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净化说

ID:43133997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净化说_第1页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净化说_第2页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净化说_第3页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净化说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净化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净化说在《诗学》中亚理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个经典性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來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Kdtharsis)。”“借怜悯和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被亚理士多德称为悲剧的“特殊功能”,这就是箸名的悲剧净化说。这个亚理士多德本人未加详细论证的命题引起了后人诸多解释。“净化”(希腊文ka()apoi〔)开始是宗教术语,意思是“净罪”o公元前七至八世纪从色雷斯传入希腊的奥尔弗斯教,把灵魂从肉体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称为净化,触

2、犯诸神和沾染不洁的恐惧使奥尔弗斯教徒感到有赎罪和净化的必要。毕达哥拉斯学派吸收并改造了奥尔弗斯教的净化概念,而表示用科学和音乐净化灵魂以摆脱肉欲,用I矢药和体育净化肉体以强壮体魄。公元前五世纪,智者派哲学家高尔吉亚最早在美学意义上使用了净化一词,在《海伦赞》(一译《海伦的辩护》)一文中,他说悲剧借助于语言的力量可使观众产生逼真的幻觉,悲剧“乃是一种骗局,其中行骗者比不行骗者更诚实,受骗者比未受骗者更聪明”。观看悲剧,观众时而恐惧,时而怜悯,时而惊奇或悲伤。借助于言语,观众能把他人的遭际体会得像自己的一样真切,这类似于灵魂对肉体的净化作用。可见,在亚理士多徳以前,

3、从宗教领域引入音乐和文学领域的净化概念,在其流传中被赋予了两重新的含义。一是在宗教的“净罪”含义的基础上,表示咅乐所具有的摆脱或宣泄不良的或不必要的情感沉积,以保持灵魂纯洁平静的功能;二是指悲剧(在一般意义上也指文学)所具有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它能使观众淡化甚至忘却自己的日常存在,融于悲剧所提供的艺术经验之中,进行动情的艺术观照与情感体验,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高尔吉亚的诗学观和悲剧理论对亚理士多德影响很大。在悲剧理论方面,虽然亚理士多德认为在悲剧的六个成份(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中,最重要的是情节,但他和高尔吉亚一样,认为语言是悲剧摹仿人物行动

4、的媒介;其次,与高尔吉亚类似,在亚理士多德的悲剧定义中,他也指明了悲剧可以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且承认“惊奇之感”是悲剧所产生的效果。在诗学观上,亚理士多德的摹仿说与艺术幻觉论明显地借鉴了高尔吉亚的艺术幻觉理论。亚理士多德区分了三种慕仿事物的方式: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慕仿,按事物为人们所想所说的样子去摹仿,按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第一种方式是简单地摹仿自然,第二、第三种方式是文艺创作的主要方式,尤以第三种方式为佳。艺术的逼真性不同于生活的真实,“把谎话说圆”是艺术摹仿所应达到的目标。“为了获得诗的效果,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能成为可

5、信的事更为可取”。各门艺术的概括方式不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尽一致,在引起逼真的艺术幻觉方面却并无二致。亚理士多德视情节布局为悲剧艺术的核心“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亦即布局)”,“在于摹仿某个行动”,通过对行动的摹仿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使之得到净化,产生悲剧特有的快感,并且正是“通过情节来产生这种效果”。他把悲剧主角的选择、悲剧情节及其他各成份的安排悲剧原因的剖析、悲剧结局的布置统统纳入以情节为屮轴的悲剧艺术的概括方式屮,比我们一般人好的悲剧主角由于自身过失促成悲剧,而这一切又是通过意外地发生而彼此间又有因果关系的情节布局实现的,这既造成了悲剧的悲,打动

6、了我们的慈善之心,同时又把我们引向悲剧冲突的形式。“情节的安排”能使读者观众即便不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件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使怜悯与恐惧之情得到净化。就其运用净化阐述悲剧的艺术概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快感来看,亚理士多德和高尔吉亚的思路是相近的,悲剧净化指的是在悲剧所激起的艺术幻觉中对读者观众的提升作用。应当说,亚理士多德较之高尔吉亚更进一步,看到了读者观众的道徳感、恐惧怜悯之情与悲剧所包含的重大的道徳人生内容的应对性,认为悲剧艺术能激发怜悯和恐惧之情,并提升到悲剧所规定的艺术情境中去,升华为悲剧欣赏的情感体验,此种情感体验具有道德体验与艺术体验的双

7、重向度,它深化了对悲剧道德人生内容的理解,又不驻足于具体的人物命运,而进一步注目把玩于悲剧情节的安排、悲剧冲突的形式、长度、连续性、整一性,产牛悲剧的快感。亚理士多德主张,“悲剧的精神”应包括逐渐上升的两个方而,首先是“打动慈善Z心”即“满足道德感”,还要“引起怜悯与恐惧Z情”并使Z得到净化。道德感是美德在人性格中的体现,如高尚、正义、善良、智慧等。怜悯是“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遭受的人头上”,恐惧是“一种痛苦的或恐慌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想象有某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即将发生”。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

8、而引起的,恐惧则是由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