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歌2003

夏天的歌2003

ID:43236743

大小:5.0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06

夏天的歌2003_第1页
夏天的歌2003_第2页
夏天的歌2003_第3页
夏天的歌2003_第4页
夏天的歌2003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天的歌20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夏天的歌》葛村中心幼儿园刘云中班语言活动一、说教材五、说活动过程四、说教法学法二、说活动目标三、说活动准备《夏天的歌》选自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课程中的一个活动,诗歌以寻找美妙动听的声音为主线,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为主角,用动听的叫声呈现独特的夏日景象。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蝈蝈、知了和青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此外,他们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能把自己的发现与

2、同伴、教师进行交流。因此,根据教材分析并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此语言活动《夏天的歌》,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活动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作品中各种动物有趣的叫声。2.能力目标:能积极参与、大胆尝试仿编诗歌。3.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诗歌中各种动物有趣的叫声。而活动的难点定位于: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尝试仿

3、编诗歌。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了解夏季的主要特征。2.物质准备:PPT课件、录音机、配套磁带、图谱、小动物图片、头饰和记号笔若干。教法: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于是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讨论法。讨论交流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活动中让幼儿讨论小动物的叫声在哪里,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让幼儿以平等地进行交谈的方式开展活动,既可以形成一种宽松的语言氛围,又可以拉

4、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2.直观教学法。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夏天的歌”,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运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掌握活动的重难点。1.语言表达法。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在讨论的环节中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2.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

5、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发幼儿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接着导入课件《夏天的歌》。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各种夏天小动物的叫声作为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原则,引导幼儿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地感知事物、探究事物,主要流程有“激发兴趣―――初步欣赏―――深入理解―――游戏体验―――活动延伸”。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二)初步欣赏为了避免机械记忆

6、,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夏天的画面,依次播放蝈蝈、知了和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学一学小动物的叫声,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说一说:是谁在唱歌?小动物的叫声在哪里?交流过后让幼儿听录音初步欣赏诗歌。(三)深入理解图谱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具,可以帮助幼儿较好的记忆、复述诗歌。我请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将相应的小动物图片贴在图谱上,对照图谱逐句朗诵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在夏天唱歌?这样避免了空洞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是处于自由、宽松的探讨氛围中的,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

7、力。(四)游戏体验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次游戏。第一次游戏时,我分组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诗歌中的小动物,表演诗歌;第二次游戏时,我先请幼儿将夏天的小动物画在空白头饰上,并尝试替换诗歌中的小动物仿编诗歌,再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诗歌。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的趣味性、知识性,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五)活动延伸最后,我请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在夏天唱歌,持续和拓展幼儿仿编诗歌的兴趣和能力。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