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

[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

ID:43238919

大小:5.77 MB

页数:128页

时间:2019-10-06

[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_第1页
[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_第2页
[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_第3页
[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_第4页
[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公共伦理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伦理学课程教学支持资源高力主编ISBN:7-04-019982-3教学安排一、总学时数:60二、学分:3三、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公共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公共服务精神,明确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责任和道德素养。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8学时第二章公共伦理主体6学时第三章公共伦理客体6学时第四章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8学时第五章公共权力6学时第六章公共事务与公共责任8学时第七章公共管理者的素质8学时第八章公共伦理建设6学时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第二章公共伦理主体 第三章公共伦理客体第四章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第五章公共权力第六章公共事务与公共责任第七章公共管理者的素

2、质第八章公共伦理建设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知识要点 ●管理与伦理●管理伦理与公共伦理●公共伦理学与管理伦理学●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第一节管理与伦理一、管理的含义和实质管理就是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依据一定的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客体实施控制的活动过程。几种观点:结构要素论协调论决策论组织管理论管理的实质:1.管理是社会分工分化出来的一种专门职能2.管理是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3.管理的性质是由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4.管理根源于生产方式运行的需要5.管理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基本保障二、管理的伦理意蕴管理的人性假设:管理主体对人的动机、情感、思想、行为目的、行为属性所持的看法。X理论Y理

3、论Z理论子曰:“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即人之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人性需要自然属性∞体性社会属性∞德性思维属性∞才性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科学的人性论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科学的人性论必须立足于历史的分析:人性是历史的产物,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科学的人性论必须立足于社会关系分析:人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科学的人性论必须立足于实践分析:人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塑造的品质一、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已往有关管理伦理的研究被

4、局限在企业伦理领域,狭义的管理伦理学就是以企业管理中的伦理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比企业伦理更为广泛,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企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换言之,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第二节公共伦理学与管理伦理学1、公共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2、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3、公共伦理不是社会公德4、公共伦理是社会管理组织的职业道德,是特殊的职业道德二、道德、伦理学与公共伦理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现象,因而伦理学是研

5、究道德的科学,是对道德的哲学反思、哲学探究。在西方历史上,伦理学常被称为道德哲学。它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以理论思维的形式概括道德现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道德理论、道德意识、道德实践活动、生活的意义等。道德:“道”:道路、道理、为人处事之道、天地万物的根基和运行规则;得于道者而有“德”。人们外求于道,内得于心,而有道德。伦理:辈分、秩序、规则。道德与伦理是伦理学中的基本词汇,一般意义上二者为同义词。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社会意识和行为活动规范的总和。伦理学在发展

6、历程中,形成了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管理伦理学、公共伦理学正是在应用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新兴的伦理学学科。 公共伦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道德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任务是确立公共管理主体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伦理学:重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与人的关系,强调善恶价值意义,通过对善与恶的研究,提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元伦理学:研究道德概念、道德判断的逻辑以及道德语言的结构功能。实践伦理学:与各学科结合,形成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职业伦理学、军事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公共伦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义务论义务是指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

7、责任,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一般要求。道德义务具有较强的社会他律性,道德义务的履行还具有自觉性和非强制性特征。三、伦理的底蕴功利论功利主义认为,所谓功利就是外物、对象或者行为中所具有的、能满足当事人或其他人趋乐避苦心理欲望的那种特性。功利主义是目的论或效果论。把趋乐避苦称为普遍的人性规律,以苦乐感的多少判断道德价值的大小,宣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的基本原则。被元伦理学批判为“自然主义谬误”。第三节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一、公共伦理基本原则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