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学)

中华文化(大学)

ID:43407239

大小:1.59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10-08

中华文化(大学)_第1页
中华文化(大学)_第2页
中华文化(大学)_第3页
中华文化(大学)_第4页
中华文化(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之“大学”,究竟为何物?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2、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西周之“大学”:当时高等教育之阶段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礼记·王制》周代教育分乡、遂与王朝为二途,犹今地方教育与国家教育之别也。……观其所教,[王朝教育]与乡、遂之教三物相

3、近,而加详焉。盖乡、遂多平民,国学皆贵族,其时之阶级固有区别,而德行、道艺、科目仍一贯也。……大抵周之小学,在王宫南大门之左。大学有五,在国之南郊。其学者,则自天子,太子,公卿、大夫之子弟,乡遂所兴之贤能,及侯国之贡士,皆与焉。……大抵[国子]自八岁至二十岁,初入小学而后入大学。——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辟雍: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大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曰辟雍。太学:中国古代官立最高学府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相传虞设庠,夏设序,殷设瞽宗,周设辟雍,即古

4、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炀帝时改为国子监。明以后,不设太学,只有国子监,在监读书的称太学生。——《辞源》“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董仲舒:《天人三策》太学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当政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辟雍:清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清代国子监位于北

5、京东城安定国子监街,中心建筑为辟雍。北面的彝伦堂是大礼堂,正中有皇帝来时用的讲座。彝伦堂后的敬一亭是祭酒、司业办公处。东西两面为四厅六堂,是博士、助教上课讲学的。还有琉璃牌楼、御书楼、射圃、御碑亭等。成贤街南边方家胡同还有190间的学舍,是学生即监生的宿舍。辟雍于乾隆五十年建成。原来金、元、明都没有建过。这是经《诗经》、《周礼》提到过的东西。乾隆以为,元、明以来500年有国学而无辟雍,名实不符。虽天子要修建,部议以为无水作罢。到了乾隆四十八年,皇帝下谕内阁:“稽古国学之制,天子曰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昭文明,

6、而流德泽,典至钜也。……着派礼部尚书德保、工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刘墉、侍郎德成敬谨前往阅视,度地鸠工,诹吉兴建。”“又谕内阁,添派工部尚书金简办理辟雍工程。”乾隆五十年二月,皇帝亲临新建的辟雍讲学,还为辟雍写了一对联:金元明宅于兹,天邑万年今大备;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联中说金代建都北京到现在,京城的典章制度这才完备;虞、夏、殷时期皆欠缺,国子监之辟雍是依照周朝式样建造的。显然,乾隆对辟雍的建造很是满意。中国“大学”四千年发展史???多数中国教育史家皆认为中国“大学”的历史不是“百年”,而是“四千年”。例

7、: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四部著作中,胆子大的,开门见山第一章便是“夏、商、西周时期的大学教育”(曲著);谨慎一些的,书名叫“高等教育”,但也忍不住断言,“我国的大学教育起源于商代是毫无疑义的”(熊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高等教育居于世界教育史上的领先地位。”中国的大学,或从殷周算起,或从战国算起,退一万步,“如果从汉武帝设立太学算起,那么我国在公元前124年便无可置疑地有了较为正式的大学”。——教育史家毛礼锐“高等教育”与“大学教育”之

8、别“高等”是相对于“低等”而言,只要一个文明在同一时期存在着程度明显不同的两种教育建制,那么程度高的一种皆可称为该文明在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相对于程度低的那种而言)。中国早在先秦时期,教育建制即有等级之分,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确实有三四千年高等教育的历史,似并不为过。但是,当中国人以汉语[或者说中国文化中古已有之的“大学”一词],对应英文的“Universit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