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

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

ID:43530767

大小:237.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10

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_第1页
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_第2页
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_第3页
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_第4页
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教育的真实世界——教育教学案例知识漫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朱跃跃“师德,一顶光彩夺目的高帽;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作业,勾叉间细数着无奈;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家长期望厚重如山;职称疼痛的阶梯;培训花钱买罪受;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一位网友的倾诉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窦桂梅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

2、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苏霍姆林斯基案例1:牛头真的对上了马嘴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察觉到自己的答案牛头不对马嘴,出了个笑话,落了个满脸通红。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而后下课铃声响了,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这个教学片断能写案例吗?应该思考哪几个问题?案例2:同一主题的两则案例比较本学期,我班发生了一件失窃事件,经过仔细的调查,在

3、家长的配合下,终于查清了事实,并找回了失金。为了保护过失孩子的自尊心,我隐瞒了事件的真象,过后对他也没有成见。这孩子很受感动,逐渐养成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质,健康、愉快地生活在班集体中。比较:捧起一颗摔碎在地上的自尊心一、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案例(个案)研究最早源于医学。案例(个案)是指具体的一份病例,即医生对病例中的病人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判明病理、病因,提出治疗的一种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法学、军事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各个领域。案例:教育(教学)案例: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情境“故事”,该故事要含有一定的问题和疑难情境,及解决过程。必须是真实的,典型的,能够揭示某一方面的教育教学规律

4、和思想。案例撰写存在的主要问题:1、将教案当作了案例;2、案例的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教学课例,而且大多为课堂实录形式;3、问题意识不够,教育、教学情境没有体现问题的解决过程;4、虽有反思,但反思停留在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优缺点的总结上,缺乏理论支撑与理性思考、分析;5、虽既有实践,又有理论,但没有“就事论理”,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二、教育教学案例写什么?(一)教育案例:教育管理、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团队建设等案例:他在校广播会议上呼呼大睡……——给扭转心理偏差这一杠杆找个支点(二)教学案例: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争鸣之处、再教设计等案例:一

5、种创意带来的两重天地——两则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四、一个好案例的标准(一)一个好的标题标题是案例的眼睛,案例的灵魂。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是既能揭示主题,又能概括内容,同时又简洁、生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教育案例题目:冷水泡茶慢慢浓——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捧起一颗摔碎在地上的自尊心——教师的移情作用从“隔靴搔痒”到“情动于衷”的转变——从《我也来赚钱》案例谈实施生命化教育的实践活动方式今天我们全班“怀孕”了……教学案例题目:蝴蝶,飞进窗口——因势利导,促进学习兴趣的迁移架了桥就可以过河——教师的中介作用当学生背离教师的引导时……“糊涂”—大智若愚的教学智慧(二)一个简洁的背景

6、介绍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目的)和条件。在昨天的《历史与社会》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堂调查:班中有多少同学知道父母生日的,并能为父母庆祝生日?举手的人少的出乎意料,我刚想向他们说说自己的关于孝心看法。有一个学生竟然靠在位置上恨恨的说,“他们有的时候都会忘记我的生日啊,凭什么让我为他们庆祝生日?有时候,看着他们对我的生日忘记或是无所谓的样子,我就觉得生气……”面对侃侃而谈的他,我感到震惊,更感到愤怒!但我还是冷静的压下了自己的怒火,并临时决定举行一次“体验母亲”的教育活动!——摘自《今天我们全班“怀孕”了》对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班集体来说,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生

7、活,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学会欣赏别人,从同伴中找榜样,从言语交际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具有深远的意义。口语交际活动锻炼的不只是说的能力,还有和别人沟通、相处的能力。本着这种想法,我在自己执教的二年级上了一堂《我喜欢我们班的ⅹⅹ》的口语交际课。本想让学生既交流感情,又锻炼口语、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却遭遇了学生无话可说、不愿意说的一种尴尬。“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面对第一次口语交际的失败,我分析原因,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下面就是我两节课的比较。——摘自《“老师,我谁都不喜欢”》(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