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指南』科学调脂

遵循『指南』科学调脂

ID:43571175

大小:387.31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9-10-11

遵循『指南』科学调脂_第1页
遵循『指南』科学调脂_第2页
遵循『指南』科学调脂_第3页
遵循『指南』科学调脂_第4页
遵循『指南』科学调脂_第5页
资源描述:

《遵循『指南』科学调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遵循『指南』科学调脂中日友好医院马明2008.09目录1、前言2、血脂与脂蛋白3、血脂异常的分类4、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5、血脂异常的诊断及整体危险评估6、血脂异常的治疗【前言】当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也是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发而易死”,“不死即残”,“残不忍睹”),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血脂代谢异常。根据最新资料,国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为18.6%,全国约有1.6亿患者,在北京等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情况可能更为严重。而且随着

2、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发病率还将继续上升。由于人们对血脂异常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之其临床症状不多,而治疗用药又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使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加之有些医务人员对标准的把握有偏差,致使对本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均较低。而血脂异常若不能有效控制,其所导致的相关疾病将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和沉重负担。因此,积极调脂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当前面临的大课题。最近,对我国10余个城市三级医院的1000余位医师(50%为心内科医师)进行调查显示,仍有36%的医师不了解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35.6%对血

3、脂检测对象不清楚,25.4%依据化验单参考值诊断血脂异常,9.约40%不知道血脂复查时间,27%不了解安全监测指标。有鉴于此,我国在2007年正式发表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这是在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基础上,根据近十多年来国内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并参照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经验,而制定的符合国情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案。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遵循『指南』的精神和要求,科学(积极,谨慎,正确,合理)地调节血脂,以有效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脑,周围血管)。【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类脂(如磷

4、脂)与游离脂肪酸。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表1血脂的组成与含量名称血浆含量(空腹)mg/dl(均值)空腹时主要来源总脂400~700(500)肝甘油三酯10~150(100)肝总胆固醇100~250(200)肝胆固醇酯70~200(145)游离胆固醇40~70(55)总磷脂150~250(200)肝卵磷脂50~200(100)肝神经磷脂50~130(70)肝脑磷脂15~35(20)游离脂肪酸5~20(15)脂肪组织人体内的胆固醇是以胆固醇酯(2/3上)和游离胆固醇(近1/3)的形式存在,甘油三酯是甘油分子中的三个羟基被脂肪酸酯

5、化而形成。在生理状态下,甘油三酯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类固醇激素、细胞膜及胆汁酸,因此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均属疏水性,故在血液循环中必须与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才能被运输。这类运输脂质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二者结合后即形成脂蛋白。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另外还有一种脂蛋白(a),其脂质成分类似于LDL,载脂蛋白除一分子酸apoB100外,还有一分子apo(a)。表2血浆脂蛋

6、白的分类【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其实质是各类脂蛋白(如前述)代谢的异常,主要与载脂蛋白、受体及相关代谢酶的异常有关。血脂异常较高脂血症的称谓更确切和全面。血脂异常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根据病因分类: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血脂异常。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和/或后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等所致者,需排除可能引起血脂异常的各种疾病及某些药物因素。继发性血脂异常:系由全身系统性疾病所致者,常见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

7、囊卵巢综合征等。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二、WHO的表型分型法(表3)分型血浆4OC过夜外观TCTGCMVLDLLDL备注Ⅰ奶油上层,下层清↑→↑↑↑↑↑↑↓→易发胰腺炎Ⅱa透明↑↑→→→↑↑易发冠心病Ⅱb透明↑↑↑↑→↑↑易发冠心病Ⅲ奶油上层,下层浑浊↑↑↑↑↑↑↓易发冠心病Ⅳ浑浊↑→↑↑→↑↑→易发冠心病Ⅴ奶油上层,下层浑浊↑↑↑↑↑↑↓→易发胰腺炎此分型法是WHO1970年补充确定的,但现已较少使用,原因是:1、过于繁琐,不仅要测血脂,还要做脂蛋白电泳,尚需血清在4℃过夜观察混浊度,甚至做基因分析等;2、各型并非固定

8、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没有包括HDL减低这一重要的血脂异常情况;4,未能反应遗传因素和基因缺陷的情况。所以,该分型仅能代表患者某个时间的血脂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