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临习心得》

《碑帖临习心得》

ID:43722544

大小:887.5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3

《碑帖临习心得》_第1页
《碑帖临习心得》_第2页
《碑帖临习心得》_第3页
《碑帖临习心得》_第4页
《碑帖临习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碑帖临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师范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011届)题目: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的生存、发展和继承美术学院美术学(装饰艺术)XXXXXXXXXX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碑帖临习心得摘要学习书法,总是必须经历临摹再到创作这一程序。临摹阶段,我们会运用许多临摹的方法,此后才能逐步进入创作状态。临碑和临帖,我们从中得到的感受和书法技法是不一样的。将碑与帖的技法同时融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可以变得更为精彩。关键词:碑;帖;碑帖融合;临习;创作AbstractLearncalligraphy,alwaysmustexperience

2、copythisprogramagaintocreation.Copyingstage,wewillusemanycopymethod,thesecanwegraduallyenteredthecreationofthestate.Meanwhile,estherfromcopyingtabletandwegetfeelingsandcalligraphytechniquesarenotthesame・Iwillbethetabletwiththetechniquesandesthertechniquefusesintogether,s

3、omycalligraphycreationcanbecomemorewonderful.Keywords:eagertolearn,copying,techniques,creation绪论—、临习碑帖的方法和作用(1)(一)、实临法(1)(二)、指临法(1)(三)、心临法(1)(四)、意临法(2)二、通过临习碑帖得到的书法技法(2)(一)、在用笔上(2)(二)、在结构上(3)(三)、在用墨上(4)(四)、在章法上(4)三、临习碑帖对我书法创作的启发与作用(5)(一)、楷书创作(5)(二)、隶书创作(5)(三)、行草书创作(5)四、结

4、语(6)注释(6)主要参考文献(7)附图(8)绪论临习古代书法,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碑帖这个概念。通常,“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可以取法的古人墨迹;而“碑帖”二字合用,泛指书法范本。就临习而言,碑和帖并没有谁轻谁重的问题。本文刻意将碑和帖区分开来,为的是突岀碑和帖的不同作用和价值,以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论题,一是回顾自己这四年之所学,二是梳理一下自己学习书法的一些心得,三是为我的毕业创作做观念上或思路上的准备。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临摹碑帖逐步过渡到书法创作上去,其实就是如何将临墓碑帖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

5、验或技法运用到我的书法创作构思中。一、临习碑帖的方法和作用学习书法,应当从临仿前人经验成果开始,集古今之大成于我身,学而优则创,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从而张扬个性。将自己品徳、学识和情感投入到字里行间中去,从中找到一种“登临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这就是一种跨越,一种超脱,一种腾飞,一种跨越古人之门槛、另辟自家之蹊径的感觉。但是“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阶段,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就像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

6、【1】临习范本的几种方法:(一)、实临法。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墓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地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岀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这就是所谓得“心慕手追”的功夫。(二)、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

7、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三)、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摹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摹落笔Z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只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Z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Z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屮显露出来。(四)、意临法。这是临摹碑帖能产生气韵、意境的方法.被

8、众多书家广为运用。苏轼说:“临帖不在得其形而在得其神,欲得其神,先得其意,意得,神斯得矣。”【2】临摹碑帖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范本,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摹方法,这有这样临摹才能顺利过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