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

【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

ID:43602274

大小:104.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_第1页
【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_第2页
【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_第3页
【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_第4页
【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第10章民事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章民事责任引导案例:案例一: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签订了提供原料的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在3个月内提供原料10吨,并约定了价款。当甲公司将原料按照约定运到乙公司仓库时,乙公司以公司产品销路不好为由拒绝接受原料。双方为此发生纠纷。案例二:行人甲在一栋楼前行走时,突然被楼上一家养花人乙的阳台上掉下来的花盆砸伤。甲要求乙赔偿时,乙以花盆是因刮风刮落花盆所致,并非其故意所致,因而拒绝赔偿。双方为此而发牛纠纷。案例三:几十天之前,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导致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害后果。如何解决受害人要求赔偿问题?对以上案例的分析,需要借助民事责任理论和法律规定来

2、进行。这是本章将主要学习的内容。民事责任的概念、性质和地位(一)概念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1.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处于纵横交错的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均具有多重主体身份,每个主体都将对自己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由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形式。民事责任作为法律责任中的一种,它只能是民事主体承担的责任形式,即它只能是参与民法关系,并在其中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主体承担的责任。1.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民事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主体参与民法关系,只是为

3、其承担民事责任提供了可能性,但并非参与民法关系的一切主体必然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以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为前提,只有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时,才能导致民事责任的产生和承担。2.民事责任以恢复和救济被损害的民事权利为主耍目的民法关系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相互对应,权利的享有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如果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就会对民事权利造成损害,基于此,法律通过迫使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來恢复和救济被损害的民事权利,以确保民事权利的充分实现。3.民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以民事制裁措施为具体体现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蕴含着国家法律对民事主体行为的评价,评价的性

4、质取决于民事主体的行为性质。对于合法的民事行为,法律予以肯定和保护,但对于违法的民事行为,则给予否定性评价,表现为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主体给予民事制裁•使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性质民事责任是一种私法责任。民法调整的民事主体Z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属于私人关系和私人利益。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属于私法权利和私法义务,由此决定了民事责任的私法责任性质。它因民事主体违反私法义务或者侵犯私法权利而产生,其主耍0的恢复或者救济受到侵害的私法权利。(三)地位民事责任是我国法律责任体系中的一种独立责任形式,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并列而被称为三大法律责任形式。但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都是公

5、法责任。二、民事责任的特征民事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除了具有法律责任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前提,以违反民事义务为要件民事责任是以存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民事义务为前提。民事义务既可基于民法规定而产生,也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产生,无论是违反法定义务•还是违反约定义务,都会导致民事责任的产生。一般说来•没有民事义务就无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结果。尽管如此,民事义务并不必然产生民事责任,只有在当事人违反民事义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民事责任。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尽管存在密切联系,但两者存在区別,不能等同:第一,民事责任只有在违反民事

6、义务时才能产生。并非一切民事义务都会产生民事责任,当事人既有可能履行民事义务,也可能不履行民事义务。只有在当事人不履行民事义务时,即构成违反民事义务时•才能产生民事责任。反之,在当事人自觉履行民事义务场合,不发生民事素任问题。第二,在很多场合下,民事主体在承担民事责任后,并不免除民事义务。如在义务人未按时交货、且合同未被解除、权利人仍要求继续履行的场合.义务人在承担违约责任和其他民事责任后,仍应继续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第三,即使在民事责任的内容与民事义务的内容相同场合,因原来的应该自觉履行的义务巳转变为由法律强制当事人履行,性质发生了变化,民事责任仍是违反民事义务产生的法律后果

7、,两者仍不能等同。2.民事责任具有明显的补偿性民事责任也具有明显的补偿性,在一般情况下,迫使违法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偿受害人因违法行为所受到的损失。《民法通则》规定的大多数的民事责任形式,如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都具有补偿的性质和作用。但强调民事责任的补偿性,并不意味着民事责任没有任何惩罚性。在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场合,民事责任则体现了对违反民事义务行为的谴责和否定。因此,在特定情况下,民事责任也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只是与其补偿性相比,惩罚性不是其主耍的目的而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