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技术解析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

ID:43847022

大小:146.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5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_第1页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_第2页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_第3页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_第4页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一个适合的充氧系统包括池塘地势的合理设计和增氧机的摆放位置;2、放置增氧机(位置和角度)的重要一点就是尽量减少污泥沉积区;3、放置增氧机的模式中,有椭圆形水流模式和放射形水流模式,均要求在池塘中心设定排除污泥的管道(或中心加气浮装置,让污泥重新悬浮水体);4、在池塘的外围,污泥沉积<1-3kg/m2;在中心可达到4-9kg/m2,占池塘面积的30%左右;5、水体中氧气平衡可根据饲料添加量估算,饲料含50%C,平均只有13%的可被鱼体利用;6、每1gC消耗2.67gO2;有时候可达1kg饲料消耗1kgO2;Feedapp

2、lication*50%*80%*2.67-----1.07*Feedapplication7、影响氧气消耗水平包括两个方面:C+O2=CO2;和6CO2+6H2O--C6H12O6+6O2;1KW的增氧机提供1800g氧气可供500kg虾;8、增氧机的合理利用包括:充气容量;增氧机的种类;放置的方位;操作模式及池塘设计;9、有机剩余物积累在池塘底部分解效率很慢,厌氧分解过程中常含有毒物产出;10、硝酸盐上升的原因:前期上升时硝化反应,后期继续上升,为C/N低;不完全的氧化过程,也可导致上升;11、总氨氮或总无机氮上升时,

3、应提高C/N比例;12、TSS总固体悬浮物;VSS不稳定(挥发性)悬浮固体物;13、通常情况下,虾池塘TSS可达50-300mg/l,适合的浓度为200mg/l;在鱼塘TSS可达1000mg/l,适合的浓度为400mg/l;14、BFT系统中TSS虾20ml/L和鱼50ml/L都为较高浓度;15、投喂饲料+碳源有可能会使更多的脂肪沉积于鱼体;16、BFT系统要求DO天天监测;PH为7-9;碱度>50(CaCo3/L),高密度下易出现碱度降低现象;17、硝化反应可促进碱度积累和PH降低的现象;18、BFT系统中:碳源选糖浆、

4、小麦面粉等;氮源有尿素、硝酸盐、铵等施肥;有机物添加水平:10-50mg/l;氮为0.5-2.5mg/l;加接种物:池塘底泥和成熟的池塘水,但有可能带来病菌;19、RadialFlowpatternpond:倾向于收集沉积污泥与池塘中心;地势向中心倾斜;没有死角,角度多为圆形或光滑(EllipticalFlowPatternPond)20、Closeracewaypatternpond:充氧设备平行放置;长度不限,宽度10-30m;21、BFT系统抗病:羟基丁酸(PHB(ploy-B-hydroxybutyrate);高C

5、/N有助于PHB产生;PHB在Biofloc中占16%;22、BFTPond要求:AerationandMixing;BFTPond(fish)一般为100-1000m2;BFTPond(shrimp)一般为1000--20000m2;深度为1-2m;23、LinedPond的有机物积累在池底的特性为Unstabelandbio-reactive;EarthenPond的有机物积累池底:organic+matter+soil,然后变得Stableandundegradable;24、Biofloc大小或浓度水平(FVI)的

6、要求取决于养殖对象的要求;25、影响Biofloc形成的因素有:混合强度/水体剪切力;DO水平;有机碳;有机物负荷率;温度和PH;26、FVI多时,动物利用的机会多,但相应的也有可能影响动物的鳃;FVI越小,Floc的沉降性能越好;27、当DOLevel较低时,丝状细菌>菌胶团细菌;FVI会有所加大;28、当DOLevel越高,更易形成大且紧密的Biofloc;29、DOLevel要求:一方面满足养殖对象所需,另一方面促使Biofloc的悬浮,不让其下降;30、有机碳添加原则:少量多次;大量间断添加;31、Biofloc单

7、元动力所需:0.1-10W/m3;32、C/N比例计算:饲料中含Carbon为50%;粗蛋白中含氮为15.5%;33、Biofloc形成阶段现象:ClearWater----Algalbloom----Foamonthesurfaceofpond----Brownwatercolor例子:生物絮团技术的优势:生态安全的防控WSSV的发生;水体零交换;与常规系统相比,池塘产量高5-10%,虾体长较常规高2g;较低的饵料系数;成本降低15-20%缺陷:高能耗的输入,28hp/ha;氧气输入中断超1个小时即为致命;1.制造生物絮

8、团形成的前期骨架:假如水泥池10m3水体,取桶,加次粉或麸皮50g与红糖100g加水5kg水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的糖、粉水体经过3小时曝气后泼洒与生物絮团培养池。2.生物絮团的培养过程:每天按生物量重的2-5%投喂饲料;每天添加碳源进入水体,碳源选择红糖粉;碳源添加量根据每天测定的水体总氨氮(TAN)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