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机会来临

生物絮团机会来临

ID:9968702

大小:566.0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7

生物絮团机会来临_第1页
生物絮团机会来临_第2页
生物絮团机会来临_第3页
生物絮团机会来临_第4页
生物絮团机会来临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絮团机会来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絮团机会来临?!2013-1-2408:18

2、 发布者: 逆游的鱼

3、 查看:2878

4、 评论: 5

5、来自: 《水产前沿》杂志分享到:微信邮件QQ好友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搜狐微博 复制网址 更多摘要:2012年,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末日会不会来临呢?养殖环境的忧虑、对虾发病时间的提早、虾苗成活率的降低、土塘亩产量低、养殖成功率低、以及高料比、高塘租、高人工费用,还有至今令人困... 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对虾养殖中理想的生物絮团含量为5-10mlL(袁文杰供图)    应用

6、生物絮团技术养虾,不用喂药、不用换水,有的说还不用消毒,这么好的技术,未来肯定会在对虾养殖中疯狂。    文/《水产前沿》撰稿人罗丹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12年,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末日会不会来临呢?养殖环境的忧虑、对虾发病时间的提早、虾苗成活率的降低、土塘亩产量低、养殖成功率低、以及高料比、高塘租、高人工费用,还有至今令人困惑的“早死病”(EMS),让越来越多的虾农hold不住,业界忧心忡忡。然而,一种国外研究应用多年的养殖技术也正在国内悄然地进行尝试,试图通过一个相对封

7、闭的环境,破解养虾过程中环境富营养化、病害等难题,它便是生物絮团技术。    什么是生物絮团及生物絮团技术?已有的文献资料告诉我们: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生物絮团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在1999年系统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它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

8、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生物絮团只是一种新提法李卓佳团队进行生物絮团试验的围格(李卓佳供图) 围格内的增氧情况(李卓佳供图)利用英霍夫锥形管查看水体中的生物絮团含量(袁文杰供图)   “实际上,生物絮团是国际上的一种新提法,国内很早就开始做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前我们曾用有机颗粒、有机碎屑来描

9、述它。”中国水产科研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卓佳研究员直言。“但有机颗粒、有机碎屑等名称不能很好地概括整个功能团的含义,它不能包含微生物以及其他微小生物等概念。”如果没有细菌的作用,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只是有机颗粒,它的营养价值、生物活性不够,难以被养殖生物摄食及很好利用。    李卓佳研究员一直从事水产微生态制剂与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方面的研究。“国内对虾池塘养殖过程利用微生态制剂、微藻营养素等调控养殖微生态环境,营造菌-藻平衡,达到促进养殖代谢产物良性循环、净化水质、降低饵料系数,使对虾健康生长等方面的作用,事实

10、上这与生物絮团功能类似。但以往对水体营养状况往往关注N、P含量及N/P,忽略了评价C在其中的作用,也没有把异养细菌作为指标。”近年,李卓佳团队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加强了碳-菌协同调控技术研究,以期建立适合国内对虾池塘养殖应用的生物絮团技术。李卓佳认为,国内要建立的应该不同于国外生物絮团技术模式,要借鉴生物絮团技术重视添加碳源调节C/N,发挥异养细菌的功能,但仍然要重视微藻的功能,提升菌-藻平衡调控技术,这将更贴近养殖生产实际。    C/N比公式是核心    “简单通俗地讲,生物絮团技术是测出养殖水体中的氮含

11、量,根据养殖水体所需的合适的C/N比值,配出水体所需的碳含量,然后根据C/N比公式计算得出的糖原量添加到养殖水体中。现有的研究表明合适的C/N比在10-20之间。”早在2-3年前,珠江水产研究所谢骏研究员便开始从事生物絮团子在淡水鱼养殖中的研究工作,他解释说,水体内的碳、氮数量比值是影响异养菌繁殖的主要因素,当C/N比值大于10以上,池塘中原以自养性细菌为主的系统将转为以异养性细菌为主的系统。以异养细菌为主的系统可以降解水体中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转化成自身的细菌蛋白,可以做为饵料为鱼虾摄食,同时降低水体中

12、氨氮含量。而实际池塘水体中C/N比一般低于5,因此需要向水体中额外添加碳源如蔗糖、葡萄糖、糖蜜等,提高C/N比值。“由于系统以异养细菌为主,因此还需要注意池塘碱度、溶氧等问题。”    “生物絮团技术与以前的各项技术有本质的区别。”谢骏认为,生物絮团技术面对的对象不是适合养殖的某个品种,而是专注养殖水体的特征。它通过微生物的控制与管理,来解决集约化养殖或高密度养殖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换水量过高等,找到了这一类菌群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