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浅论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浅论

ID:43887404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浅论_第1页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浅论_第2页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浅论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浅论何勤钢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学语文学科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全面培养中学生的素质,对于为国家培养建设性人才,对于使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应以此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广大中学生切实打好语文基础,得到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语文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下几点。一、正视语文教学的现状,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在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被填的鸭子”,毫无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于是,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茫茫的作业、测试中无法解脱,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巍巍书山,望而怯步;茫茫题海,见之生畏。学生负担过重,不仅影响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影响实际应用语文能力的提高,还使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其次,在目前语文教学中,有不少内容是顺应某些

3、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而被纳入语文教学中来的。它们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究竟影响与否,笔者不敢妄下定论。例如:《促织》中“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的“顾”,理解成“看”、“回头看”,意思本差不多,但因为前者是引申义后者是本义,故解释不能含糊。这个例子因为按照教材所体现全是顺理成章的东西,课堂被这类非必要性的“知识”充塞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下降。最后,应正确认识到所谓的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不是说不给学生负担,只是不主张给学生过重负担。这也要求教师要保证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突出重点、注重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改进学科知识体系,努力提高学

4、生的能力中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的基础学科。现成学科知识体系包含文体、语法、修辞、写作等诸多方面,基本上是对所有语言现象的静态的理论概括。如果教师仅在课堂上讲授这类知识,而忽略让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的固有规律,那只能使学生永远停留在模糊阶段。目前学生语文学习负担过重,根本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的自身建设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现已形成的语文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来说,绝不是弄清某知识体系、掌握其术语概念就能济事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不大赞成’语文知识'这个说法。把语法、逻辑、修辞之类称作’知识好象讲得出来就行,容易忽略实际运用。”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法书

5、不可能担负提高语文水平的全部任务……语法书讲的是全部语法,其中有些话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有用的地方可以多看两遍,无用的地方不妨翻翻篇儿就过去。”笔者认为,语文知识必须精要实用,这便于大家接受。而改进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对语文教学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课堂为实践阵地。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哪些知识需要记忆、积累;哪些知识不需要强调记忆,只需要大致了解即可;哪些知识必须反复梳理、系统掌握;哪些知识不需要系统掌握,但需要反复渗透;哪些典范的语言材料需要记诵而且也有可能使学生记诵;哪些只需要学生有所感受即可;哪

6、些在阅读写作中最有用,……O总之,凡是教师自己不凭教案说不太清楚的,万勿让学生记;凡是要求学生准确记住的知识,必须简明、准确,而且要有相应的检查手段。要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语文知识分类处理,积累经验,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准绳,对原有知识不断重新审视、删除、简化、改易、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三、淡化教书意识,强化教学意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性发展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

7、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流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要教会学生自己看书读书,不断吸取精神养料,一是要教会学生把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故在语文教学上关键是注重实效!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动脑动手。举个简明的例子,光是和运动员大谈如何踢球,如何才能进球等等,而不让运动员自己去练习琢磨,那运动员的球技将永远无法进步。我国教育家孔子在《雍也》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教师而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