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ID:43996126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_第1页
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_第2页
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_第3页
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_第4页
资源描述:

《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注意事项,加强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一、注重对生物实验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新课程将认识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展史、遗传物质的发展史、dw双螺旋结构的发

2、现、遗传基本规律的发现等内容的阐述,都是在科学严谨的实验基础上得出来的。通过一些史实的阅读和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生物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生物学史的教育和认识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如讲到生长素的发现史时,可以告知学生正因为达尔文对所观察的自然现象没有熟视无睹,才有了接下来的一步步探究实验,最终在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成功,发现了生长素的存在,成功解释了多种自然现象。二、注重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过程,收集和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训练其使用有关的

3、具体方法完成每一个步骤,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操作方式。各种科学领域中知识的探索和技术的应用都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变化,但各种科学探索的过程是相似的,科学研究都需要有证据,有可以进行操作的假设,有逻辑及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并解释试验结果。因此,中学生物学课应注重行为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三、加强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指导下进行的,要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在实验教学屮,我们要有

4、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从设计原理上、实验步骤上、结果分析等方面重新审视,改进方案。如在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吋,在材料的选择上通过多次实验比较发现颜色深绿的青菜比菠菜要好些;关于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研磨时加不加碳酸钙;又如在分离色素时为什么滤纸条的一端要剪去两角;为什么所画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等问题,先通过学生分组对照实验,然后通过实验现象比较、讨论、交流得出原因。在这过程中自然就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信息的获取

5、与交流将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生命,与他人的友好合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物学实验中提倡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要进行语言交流,还要写出各自的研究报告进行书面交流,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及时反省自己对小组活动有何贡献,并将所选题冃的实验设计或实验方案在生物学科小组上发言,让学生发表意见,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发挥学生之间互助精神,形成探索生命奥秘的小集体。教师只当成员参加,起引导作用,不轻易给实验课题下结论。如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探索其他实验方案。将全班学生组合成若干个探索小组,鼓励学生在成员不同的各种小组

6、小活动,发挥各自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屮纷纷表述口己的观点,相互交流信息,提出的方案很多: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点在圆形滤纸中心等。最后,学生们对以上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总之,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刘诗海•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2,(7):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