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ID:44013583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对照组(单用氟西汀)。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屮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V0❷01);治疗2周后,以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PV0❷01或PV0❷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❷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的疗效优丁单

2、用氟西汀,丁螺环酮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增效作用。关键词丁螺环酮氟西汀抑郁症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136已有报导证明丁螺环酮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增效作用[1],我们分别采用丁螺环酗联合氟西汀及单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进行对照研究,目的在验证丁螺环酮的抗抑郁症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9-2010年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共9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20;年龄16〜60岁,患者家属同意接受〉8周的住院治疗。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酒等物质滥用者、估计服药依从性不良者、共患

3、其他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共9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和对照组(单用氟西汀)各45例。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6〜49岁,平均36❷0±3❷2岁;病程0^5〜7年,平均3❷8±1❷3岁;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7〜60岁,平均35❷3±2❷7岁;病程1〜6年,平均4❷1±1❷2岁;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❷05)。方法:清洗1周。两组均给予氟西汀口服,剂量40mg/Ho观察组合并丁螺环酮,剂量10~20mg/Uo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II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

4、及治疗后1、2、4、8周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疗效按HAMD减分率2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❷0软件包,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数据比较用X2检验。以PV0❷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痊愈2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4例,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3例,有效率100%;两组有效率差杲无显著性(P>0❷05)。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定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❷05),治疗后两组的各次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V均0^01);治疗2周后,

5、以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V0❷01或PV0❷05)。见表lo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有少数病例在治疗中出现口干、恶心、头晕、头痛、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均不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O5),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杲常。讨论丁螺环酮是…种新型抗焦虑药,为5-TII1A受体部分激动剂,能与5-TH1A受体选择性结合,产生弱的激动作用,在抑郁症状态吋5-TH不足,丁螺环酮与其受体结合,弥补了5-TH不足,并使过少的5-TH分泌增加,达到了正常的平衡状态,发挥抗抑郁作用[2]。而被不少学者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辅助药物[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

6、低于对照组(PV0❷01或P<0❷05),说明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增效作用。另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8周中,不良反应一致,反应轻,主要有头晕、头痛、胃肠功能紊乱和失眠。说明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国内报道的结果和似[4,5],显示了合并用药的良好效果。参考文献1谢斌,王祖承•抗焦虑新纱一一丁螺环酮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3,20(1):20-21.2徐继明,汪复,边友珍,主编•临床实用新药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9:146・3张少丽,汪冠军•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辅助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

7、7,17(1):62.4朱军红,李文学•丁螺环酮与国产氟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6):468-469.5梅其一,王晓龙•丁螺环酮开放治疗焦虑症19例临床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6:3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