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

ID:44235700

大小:43.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_第1页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_第2页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_第3页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_第4页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学主题I二氧化硅和硅-木节课来自鲁科版必修1第四章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在学习了《碳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教学中多采用与二氧化碳对比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又因为二氧化硅与信息技术联系比较紧密在教学中,采用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多让学生参与。二、学生分析由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吋间不长,在初屮时也没有特别强调要求学生掌握物质反应的一些规律,因此,学生对“强酸制弱酸”这类规律、“晶体结构”等知识还没有较深刻的卬象,阅读归纳的能力也较弱。此类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加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2、:1.能说出硅和二氧化硅物理性质;常握硅和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2.了解硅和二氧化硅等在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硅性质的研究,学习利用实验和事实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2.通过硅与碳的比较学习,进一步体验“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方法。『观:1.认识二氧化硅在生产生活屮的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四、教学环境J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坏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

3、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布置课前资料搜集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做好课前和应准备。在课堂上,可以应用投影仪扫描学案上小组讨论结果;在电脑上播放视频,讣同学们宜观地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再通过实物演示,体会化学的无处不在。利用ppt演示,教师讲解。利用视频、图片等阐述二氧化硅在生产和生活屮的广泛用途。注重渗透学科思维方法一一实验探究法、类比法、比较法等。让学生在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屮,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索质。课后,通过访谈了

4、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了解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发展。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课题【投影】展示计算机芯片、袋装食品干燥剂的图片【设问】知道这些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吗?【引入课题】其中计算机芯片的成分是硅,有一种干燥剂的成分是硅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它相关的硅和硅的化合物的性质。思考回答PPT探究结构【投影】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对比晶体硅的结构PPT对比“鸟巢”图片,产生联想,对网状结构留下深刻印象探究实验1【展不】实验室有

5、两瓶未贴标签的试剂,它们分别装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考虑如何区分?【问题】1、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吗?为什么?2、对比一氧化碳,一氣化硅还有那些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思考并冋答原因实物展示PPT探究实验2【视频】氢氟酸雕刻玻璃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验体验视频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归纳总结并由碳和二氧化硅的反应引出硅的工业制法【展示】对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化学性质对比SiOi与CO2的化学性质,写出和应的化学方程式1、小组讨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2、阅读教材总结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强调:从碳和硅的原子结构入手总结硅的化

6、学性质。PPT展示体会学习化学的主耍指导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物质二氧化碳(C02)1S1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碳反应探究二氧化硅的用途【投影】神奇的一氧化硅、光学胃镜【问题】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吗?思考、冋答二氧化硅的用途:建筑材料、装饰品、石英埸、光学仪器、精密仪器轴承、光导纤维等。PPT反思【问题】1、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你知道为什么?2、实验室盛放氢氟酸为什么不用玻璃瓶?提问PPT展示

7、3、谈本节课的收获

8、

9、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

10、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木节课充分体现了元素化合物与口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了STS教育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导课以生活中常见袋装食品中的小包装物入手,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很快投身于学习的情景屮;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从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学习二氧化硅的性质,并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尽可能地让学生能更多地参予教学活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探究的能力。在突破木节课重难点时,采取实验

11、探究与问题探究相结合,加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