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

ID:44313166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郭秀平,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2005年获得山西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一科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工作18年,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有深入认识,尤其在中西医结合对乙型、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而,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以及对重型肝炎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朵、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

2、切,严重危害着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中西医均有不断深入的认识,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更有了长足进展,尤其在增强免疫功能及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巨大成绩。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症候分型1.湿热中阻证:胁胀胶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澹,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脫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

3、萎黄,大便澹泄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3.肝肾阴虚证: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筋惕肉跳,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而色晦暗,毛发不荣,牙龈出血,鼻蚯,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舌体瘦,舌质红、少津,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1.瘀血阻络证: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妇女行经腹痛,经血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2.脾肾阳虚证:表现为畏寒喜暖,

4、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面色不华或晦黄,少腹腰膝冷痛,食少皖痞,腹胀便澹或晨泄,完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或尿频失禁,下肢或全身浮肿,甚则水膨,阴囊湿冷或阳屡,舌淡胖有齿痕,苔口腻或滑,脉沉细弱或沉迟。以上所列举证型都具有自觉不适症状突出、体征明显特点。但临床上还有很多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觉,外表看无任何体征,只有经化验检查才能发现病情不断进展,中医辨证处于“无症可辨”情况,遇到此类患者,往往需要结合患者肝功能、B超情况以及体质因素考虑用药。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医药治疗肝炎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辨证论治及个体化

5、给药,遇到症候特点明显,不适症状较多的病人,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温阳健脾等治法遣方用药治疗,当症状不明显时,可以结合现代医学化验及药理学实验成果作为用药的参考,以下是近年来经药理学证实的常用思路:1.调控免疫:许多中草药对免疫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其中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有黄罠、人参、党参、口术、口花蛇舌草、鱼腥草、黄连、黄柏、黄苓、梔了等;能提高口细胞数量及促进其吞噬功能者有灵芝、蘑菇、人参、黄罠、口术、廿草、金银花、补骨脂、山芋肉、女贞了、生地、鸡血藤、元参、益智仁、及仁、紫河车等;能增加

6、T淋巴细胞数量及提高其转化率者有白木耳、黄罠、淫羊霍、五味子、茯苓、桑寄生、红花、丹参、王不留、黄连、黄苓、蒲公英、地丁、水牛角、金银花等;能促进抗体形成或延长其半衰期者有鳖甲、元参、天冬、麦冬、沙参。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黄精,人参等;能抑制抗体形成的有大枣、黄罠、廿草、大黄、桃仁、牛膝、生地、当归、川茸、红花,丹参等。解裂免疫复合物的有柴胡、葛根、竹叶、防己、秦苑、徐长卿、❷蓋、茜草等。2•降酶:ALT升高时,可以考虑应用疏肝理气、清肝泄热、健脾益气、,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祛风解毒、清热利湿、酸收、泻肺等中草

7、药治疗。3•调整蛋白:①提高白蛋白:因白蛋白降低和虚证有关,故多用补益法。对有轻度口蛋白降低者,在口服辨证论治中药基础上,加水牛角粉:1.5g,2次/H:有重度口蛋口降低者,再加用三七粉1.5g,2次/日。②降低球蛋白:球蛋口中主要是Y球蛋口升高,对有y球蛋口轻度升高者,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茸;重度Y球蛋口升高者用三棱、莪术、茜草、❷釜、革薜等药物。4消退黄疸:慢性肝炎黄疸可用丹参,赤芍、大黄、葛根以及行气破血药等。展望我国中医约治疗乙肝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常显示其特有的优越性。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前景广阔,但须注意慢

8、性乙肝必须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根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辨证分型和现代医学分段治疗紧密结合起来,中医辨证分型和西医检测指标相互参照,使中医辨证分型有一个量化标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结合现代细胞、分了纶物学为慢性乙肝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从根本上讲,医学不应该分中西,能治好病的方法就是医学方法,中西医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笔者从事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