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关系

心理治疗关系

ID:44398586

大小:368.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0-21

心理治疗关系_第1页
心理治疗关系_第2页
心理治疗关系_第3页
心理治疗关系_第4页
心理治疗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治疗关系(咨访关系)-精神分析的视角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张海音1基本条件治疗师改变的压力驱动来访社会角色的允许2治疗关系的形成-设置依附与分离;开始与结束;支持包容与挫折。使用躺椅:鼓励退行和自由联想;每周x次:鼓励依附和持续性关系;周末放假:激起分离焦虑;自由联想:激发潜意识内容;遵守约定:支持、抱持(holding);避免被干扰:包容;中立与节制:患者的挫折感。--------------3治疗过程—关系发展的过程逐步退行-逐步成长不做太多诠释、判断、批评或安慰,则患者潜意识中的渴望、已被遗忘的早年体验、

2、欲望会自然流露出来。健康的退行;过于退行:全能幻想和依赖得不到接纳,会将分析师理想化或贬低。抗拒退行。4允许参与处理个案不适感觉,并保证个案留在治疗关系中。满足个案部分客体关系需要。情绪链接。支招。5案例17岁,被迫来咨询,养父母。初始访谈:嘲笑咨询无用、无能、可笑、浪费钱,只为了应付大人------咨询师:如果你不愿接受治疗会如何?来访者:被送住入院。咨询师体验自己恼怒的感受,想拒绝,让他自作自受------咨询师不见诸行动,而是试图理解------6案例“难怪你会生气”被迫来咨询,接受了就是被打败和支配

3、,不接受又会担心更糟糕的事。咨询师:也是进退两难------被拒绝和抛弃。三岁被亲戚领养,十四岁反叛行为被学校处理,咨询过,2年平稳,和女友分手后学业下降、沉湎网吧------7案例来访者表达出愤怒,但未表达出被拒绝—无法忍受的情绪。激发起咨询师这样的情绪以掩盖自己的情绪(无意识)。咨询师愿意而且有能力接受投射而不会抛弃和报复他——抱持和包容。8面质负性移情负性移情:坏的、贬抑的、抛弃、失望、排斥的------“我觉得糟透了,感到很寂寞。反正没有人了解我。有什么用?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这里。”焦点:低落的情

4、绪、外在的压力、负性移情?9面质负性移情“看来你对我很失望,你来治疗是希望我理解和帮助你,但你仍然觉得没有人理解你”。面质中有同理的成分,如果是真诚的,就会有帮助,特别是对感到愤怒和被抛弃的患者。患者不再感到被误解。“奥,不是你,你是唯一关心我的人。来这里觉得好多了。是我那混蛋老公和我妈。”10面质负性移情患者会无视自己矛盾情绪:分裂的(splitting全好与全坏的客体)。治疗师的应对:接受全好的角色?治疗室里会暂时平静。但会导致治疗师接受理想化的角色,并使患者把所有不愉快的感觉分裂开,并投射到她老公和母

5、亲身上。家庭关系恶化。11面质负性移情治疗是帮助患者处理治疗外的关系,不是为了治疗气氛舒适。治疗师再度面质:“是的,我知道你现在感受到被我理解,但刚才你说了感到不被理解。有时候,我并没有和你在一起。”12面质负性移情坏的客体影象通常伴随着愤怒、敌意或恐惧的情绪,必须带到治疗中加以讨论,以得到调节和整合。如被忽略,治疗会过早终止。治疗早期,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需要集中讨论负性移情。促进患者整合客体的好与坏的部分。13面质负性移情治疗早期面质负性移情注意点:强迫症:因为不敢反抗权威,过于自我批判,所以会低估自

6、己获得温和与依赖关系的能力。早期面质负性移情会使他们确信遭遇了最害怕的事情(不顺从、难以驾驭、被处罚、需控制)。早期可把焦点放在他们自己的高标准以及想要获得快乐与协助的期望上,这样他们会很快表达出敌意。14面质负性移情治疗早期面质负性移情注意点:自恋:他们需要将治疗者理想化很长一段时间。早期探索理想化背后的敌意会深深地感到被误解、受伤害。他们没有办法再认为自己是理想治疗师的理想患者。同理地评论,早期还能忍受。以后需要面质。15面质负性移情治疗早期面质负性移情注意点:精神分裂症:如害怕被下毒------先澄清

7、正面的部分,进入全好或共生的状态,有机会体验到治疗师是亲近的。否则会粉碎他们共生的幻想。等发展出更稳固的自体感时,可以应用面质。16面质见诸行动在治疗阶段,把内心冲突用行动表现出来而不是用语言表达。治疗中潜意识的题材以象征的表象浮现出来。混乱或各种有害的行为。治疗时间外的行动化都对治疗有象征性的关联。17面质见诸行动小何,23岁女大学生,一次治疗中治疗师打了哈欠,让她失望,但她没说,在治疗后的周末------面质:行为不一致------,患者不耐烦打哈欠面质还提供了诠释所需要的信息:治疗师触动了什么(父母总

8、是高高在上,不关心她。她从小就会转向任何对她投入情感的人)。18两个三角(twotriangles)Menniger(1958)率先提出《两个三角》理论,Malan(1979)将此理论发扬光大,说明了何时以及如何做诠释(interpretation)。19冲突三角(thetriangleofconflict)防御焦虑隐藏的感觉20从问题到症状到诊断评估案例:婚姻问题,抑郁、暴食,------早年创伤。在现实生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