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ID:44401314

大小:37.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5页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6页
资源描述:

《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作者单位:030002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讯作者:董美秀【摘要】目的探索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镜检有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Verocay小体;(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显示:S100(+),GFAP(+),CD34(+),CD11

2、7(-),SMA(-),desmin(-)。结论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结合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诊断。【关键词】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是周围神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肿瘤(schwannoma),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脊髓和脑,在四肢、颈等部位大神经也较多见,而发生于消化道及腹腔者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很难准确诊断,误诊率高,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情况,结合文献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做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40岁,19岁以下者1例,60

3、岁以上者1例。发病6个月确诊1例,发病2年以上确诊4例,6年以上确诊1例。1.2患病部位神经鞘瘤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脑神经鞘瘤主要发生在听神经的前庭、小脑桥脑角和三叉神经等部位。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生率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5%〜30%[1],发生于周围神经的神经鞘瘤多见于四肢屈侧大神经干。1.3临床表现本瘤生长缓慢,病程可达20年以上,平均3.5年,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有局部触痛、压痛或沿神经的放射痛、麻痹感[2]o肿瘤的表皮没有继发性的改变。肿瘤大多数不与皮肤黏连,可以滑动。从神经干发生者,可以左右摇摆,但不能上下移动。发

4、生在肢体的神经鞘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凡沿神经干生长的肿瘤,表面光滑,叩之麻痛,均应考虑神经鞘瘤的可能性。发生在臂丛下干的神经鞘瘤,如向下生长,易误诊为肺尖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切除时易损伤下干[3]。1.4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神经鞘瘤的唯一方法,切口要大于肿瘤长径,并以肿瘤为中心,一是因为使肿瘤能完整切除,二是便于保护神经。术中显露肿瘤与神经干上下段,查清肿瘤与神经干的关系,沿神经干纵行切开神经外膜,从肿瘤上、下正常部位向肿瘤分离神经束。肿瘤表层的神经束多被挤压变扁、变薄,要仔细辨认分离,切勿误伤。2结果2.1手术切除6例肿瘤均为单发,5例包膜完整,1例包膜大部分完

5、整且有囊性变,术后病理均诊断良性神经鞘瘤。术后随访3年,5例未复发,1例下肢肿瘤术后1.5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又随访3年未复发。2.2巨检神经鞘瘤细胞小如米粒,瘤体最大直径4cm,呈圆形、扁圆形、橄榄形或结节状,肿瘤大部分有完整的包膜,肿瘤切面呈实质或囊性,色灰黄或黄色、灰褐色。极少见钙化和骨化。胶原丰富,呈编织状或旋涡状。镜检:一般可见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ntoni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相互紧密平行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Verocay小体(图1);(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

6、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图2)。以上两种结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肿瘤中,其间有过渡形式,但多以其中一型为主。一般颅内的神经鞘瘤较多出现B型结构,椎管内的神经鞘瘤多以A型结构为主。且更易见小囊腔形成。2.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所有病例强表达S-100蛋白(图3),大部分表达GFAP,偶有CD34表达,不表达CD117、SMA及Desmino3讨论神经鞘瘤是发生于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偶可恶性变[4];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或神经膜细胞瘤,起源于胚胎期神经晞的神经膜细胞或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为单发,有

7、时多发。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20〜50岁间[51好发于四肢,全身其他部位也不少见,如躯干、颅内及椎管骨,罕见于脑及脊髓实质[6]。3.1病理特点上述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病理观察镜下结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AntoniA区(即细胞密集区,瘤细胞排列成短束状或相互交织成丛状)和AntoniB区(即细胞疏松区,为疏松的黏液样结构)。在高度分化的AntoniA区,细胞排列成栅栏状,细胞形成涡旋或排列成Verocay小体。诊断恶性神经鞘瘤需注意以下几点:(1)肉眼检查见肿瘤与神经干有联系或沿神经干分布及蔓

8、延,或肿瘤发生在原神经纤维瘤部位,或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