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

ID:44433090

大小:41.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观察及总结临床特点。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胸痛症状者多,本组非典型病例29例,占53.7%;其中,无痛型15例,占27.8%;异位疼痛型14例,占25.9%O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可无典型胸痛症状,而呈无痛、异位疼痛等不典型表现,所以对可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该及时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规律,避免误诊,从而有利于对老年心梗做出早诊断、早

2、治疗,降低死亡率。[关键词]老年人;心肌梗死;特点[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3)-250-02本研究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54例进行临床分析,并重点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全部系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1,平均年龄(65.5±4.5)岁;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和酶学检查,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患者。1.2发病方式以典

3、型心前区疼痛为首发症状25例,占总发病率的46.3%;无痛者15例,占27.8%,临床表现常以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岀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休克、晕厥、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异位疼痛型14例,占25.9%,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以外的部位疼痛,如牙痛、咽痛、颈肩痛、胃区疼痛、上肢疼及腹痛等。1.3发病诱因54例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明确的诱发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22例,占40.7%;过度劳累12例,占22.2%;饱餐5例,占9.2%;用力排便5例,占9.2%;无明显诱因10例,占18.5%o1.4危险因素既往有心肌梗死

4、病史6例,占1行%;高血压34例,占63%;糖尿病14例,占25.9%;血脂异常37例,占68.5%;长期吸%史36例,占66.7%O1・5梗死部位经心电图检查确诊,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见表1O1.6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2结果2.1临床表现本组54例患者中,以典型心前区疼痛为首发症状25例,占总发病率46.3%;表现为无痛者15例,占27.8%,其中,10例表现为胸闷、气促、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端坐呼吸等症状;5例表现为头昏、面色苍白、大汗、突然出现晕厥。经心电图检查其中2例为阵

5、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异位疼痛型14例,25.9%O其中5例表现为胃区疼痛痛,恶心、呕吐,2例表现为牙痛、5例为颈肩部疼痛、2例呈左上肢疼痛恶。本组死亡12例,占22.2%o2.2心电图检查本组患者50例心电图检查符合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2例为无Q波型心肌梗死,梗死部位以前间壁和下壁多,分别为15和16例。其他心电图表现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等。2.3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检查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规律。3讨论

6、通过本组54例病例分析显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具有无疼痛、异位疼痛、病死率高、梗死范围广泛等特点。尤其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更不典型[1],根据本组不典型症状的特点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老年人急性心梗的复杂性,要注意无痛型及异位疼痛型两种心梗的存在。无痛型心肌梗死发作时没有典型心前区疼痛症状,只是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头昏、甚至突然晕厥等。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是老年人多有中枢神经退行性改变,感觉迟钝,对痛觉敏感性降低,二是老年人长期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局部心肌纤维变性

7、,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导致痛觉减退;再者老年人并发症比较多,很容易掩盖疼痛,如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对痛觉也不敏感,所以临床症状也不明显。而且老年人患急性心梗的死亡率比较高,因为老年人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严重、心肌退行性变、心肌储备力降低、心脏代偿能力差,加上老年人常在心梗前已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死亡率较高。异位疼痛型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不是表现在胸部而是表现在其他部位,如牙痛、咽痛、颈肩痛、上肢疼及腹痛等。很容易导致临床上的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发生异位疼痛的机制为: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与由上述部位的感

8、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脊髓神经元,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因而心脏痛觉冲动传入丘脑和大脑皮质后,使患者产生牙痛、咽痛、颈肩痛、上肢疼痛及腹痛等疼痛的错觉。其中以腹痛型为多见,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当心肌缺血、低氧时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作用于胃肠道,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