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ID:44437428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_第1页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_第2页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_第3页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_第4页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摘耍】目的:探究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住在我院的90例贫血患者,以及随机选取的30例健康人,应用全自动SYSMEX-XN1000分析血红细胞仪器,检测血红细胞参数及其网织红细胞屮血红蛋白的含量,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Ret-He在批内以及批间的界常系数、稳定及重复性。通过完善相关检查,最终确诊贫血类型,30例患有缺铁性贫血,30例确诊为地屮海

2、贫血及30例因肾病引发的肾病性贫血,再将30例止常对照组同这三类分型进行血红细胞参数的比较和分析。结果:批内及其批间的变异指数均小于0.03,在低温冷藏保存48小时内无变化,结果稳定。正常健康组、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肾病性贫血组的网织血红细胞的中位数为29.30、22.38、2&72、30.16pg;Ret-He在缺铁性贫血组低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eHIe较陈旧的血液学及其生化指标相比较而言,在诊断临床的缺铁性贫血、鉴别该贫血类型与其它贫血具有应用价值和意义,而且具备简洁、迅

3、速、低价的特点,在临床上具冇推广的意义和价值。【关键字】缺铁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诊断;价值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贫血的多发类型,通常的疾病分布在婴幼儿、育龄期的产妇两大类人群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机体自身需要铁量提高而摄入量却不足,丢失也较为严重,再加之贫血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消耗较高[1]。而网织红细胞是一种过渡细胞,即由晚幼红细胞脱去外壳后到完全性的成熟红细胞,在一般情况下分析,Ret-He在生命周期的发展中较为恒定,但是在病理状态下,例如存在铁不足或者是铁再利用障碍,

4、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降低的同时Ret-He也减少,将该现象描述为机体的铁状态的真实表现[2]。临床常采用对外周血液Ret-He检测和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并同不同类型的小细胞出现的贫血进行鉴别分析和诊断。我科室采用全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器的XE-pro软件分析外周血Ret-He的含量,木文将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方法学的评估,并得出结论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具有广泛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分组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贫血病例为90例。其中,将国内的诊断标准作为评估标

5、准,则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为30例,男女比例为10:20例,年龄分布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36)岁;被诊断为地中海贫血患者为30例,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分布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5.12)岁;被诊断为肾病性贫血则以患有肾病病史、临床症状及其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肾功能、EP0减低的患者30例,均是未经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初诊患者,将继发性贫血进行合理有效的排除,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分布为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03)岁;健康正常组,随即抽取在我院

6、进行体格检查且无贫血出现的患者为30例,排除影响研究的各种因素,男女比例相等,年龄为1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5・13)岁。1.2临床方法1.2.1采集标木及其检测标木方法标本采集为新鲜的静脉血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进行抗凝等待检查。相关的红细胞参数均用SYSMEX-XN1000的全自动全血红细胞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其中,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轻自由基。1.2.2评估方法学从稳定性方面來看,选择的标本为高值(3

7、5.6pg)和低值(22.3pg)各一份,将标本均保存在温度为4-8°C的环境中,4h/次进行重复的检测,通过比较结果观察稳泄程度;从精密程度和重复性来看,批内的精密度依靠新鲜的全血作为标木,持续测定20次,再计算(平均值)、S(标准差)、CV(变异系数)。批间的精密程度则通过仪器的配套质量控制品对其进行持续测定,时间为20天,再计算、S、CV数值。1.2.3建立参考区间依据临床、实验室的标准协会,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制定的C28-A2的耍求,将影响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水平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设立排除的标

8、准,再依据己获得的数据的分布的类型急性选择,选择采用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法亦或者是采用稳健的技术提出离群值的方法3]。根据获得的Urea所设置的参考范伟

9、,确立的参考数据,从而明确参考区间。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依据各自的红细胞参数所分布的类型采用土S或者是M(中位数)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描述,而参考的区间应用百分位数法建立。多组Z间的数据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