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

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

ID:44597922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_第1页
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_第2页
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_第3页
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拟丁夏止吐膏研制及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讨丁夏止吐膏治疗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处方(半夏、公丁香、吴茱萸、生姜取汁或干姜等)制成贴脐膏药,命名为“丁夏止吐膏”。设计3个止吐方案,A方案单用丁夏止吐膏,B方案丁夏止吐膏配合格拉司琼,C方案单用格拉司琼。按照不同化疗周期应用止吐方案的顺序,分为ABC、CAB、BCA3组,每组3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疗效。结果3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A方案83.33%,B方案97.78%,C方案84.44%。总有效率:B方案与A、C方案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但显效率A方案

2、明显低于B、C两方案,有显著差异,P70分;(3)无胃肠道梗阻及脑转移者;(4)能配合观察消化道反应的患者;(5)化疗前有呕吐现象或用过止吐药者不能人组;(6)愿意接受丁夏止吐膏临床研究的患者。1.2-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39岁,平均59岁;肺癌34例,食管癌56例。KPS评分>90分者4人,80〜90分者16人,70〜80分者70人。1.3化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采用NP方案,即:长春瑞宾(NVB)25mg/m2,静脉滴注第1、8d,顺46(DDP)30mg/m

3、2,静脉滴注第1〜3d,21d为1个疗程;食管癌采用DF+CF方案,即:顺(DDP)30mg,/m2静脉滴注第1〜3d,氟尿喘(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d,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静脉滴注第1〜5d。1.4疗效标准化疗致吐程度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和非急性副反应分级标准划分,其中:0度为无呕吐;I度为轻度呕吐,1〜2次/d,不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II度为中度呕吐,3〜5次/d,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III-IV度为重度呕吐,超过5次/d或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临床观察中将用药后无恶心呕吐定为止吐

4、显效,呕吐每天1〜2次或仅有恶心为止吐有效,化疗后仍出现II度以上呕吐为止吐无效。以用药期间恶心呕吐最重Id的情况作为统计指标。1.5统计学处理以每组分度病例数/每组的全部病例数计算百分率,应用统计软件SPSS1O.O,采用x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6“丁夏止吐膏”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取半夏、公丁香、吴茱萸、干姜等按照一定比例配方,用粉碎机粉碎并过100目筛,加入一定比例的润滑剂(甘油)、透皮剂(氮酮)和赋形剂(1000分子聚乙二醇),做成软硬适中的软膏,取3g放入带防漏圈的膏药布中,塑料单个包装备用。使用方法:

5、将脐部(神阙穴)用温水或酒精清洗干净,药膏对准穴位贴敷,然后局部用热水袋热敷30min以促进药物吸收,24h更换一次。1.7分组及观察方法1.7.1分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是:ABC组、BAC组、CBA组,各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其中A指化疗+“丁夏止吐膏”治疗方案,B指化疗+盐酸格拉司琼+“丁夏止吐膏”方案,C指化疗+盐酸格拉司琼方案。1.7.2观察方法ABc组:第一周期用A方案,即:化疗+“丁夏止吐膏”治疗,于化疗前一天开始每天给予“丁夏止吐膏"敷脐,直到化疗结束后2

6、d,观察每天恶心、呕吐情况,直到化疗结束后48ho第二周期用B方案,即:化疗+盐酸格拉司琼+“丁夏止吐膏”治疗;“丁夏止吐膏”用法同第一周期,盐酸格拉司琼3mg于化疗药物应用前30min滴入,观察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情况,直到本次化疗周期用药结束后48h;第三周期用c方案,即:化疗+盐酸格拉司琼治疗:于每次化疗药物滴入前30min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mg静脉滴注,观察开始化疗后到本次化疗周期结束后48h恶心、呕吐情况。其他2组改变顺序,依次类推。由于化疗呕吐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后续治疗,所以以上所有试验中单纯应用“

7、丁夏止吐膏”止吐的病人若出现严重呕吐时,可以采取西药格拉斯琼、胃复安等止吐药物辅助止吐,西药治疗产生的止吐效果不列入“丁夏止吐膏”止吐有效病例中。2结果总有效率:B方案与A、C方案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但显效率A方案明显低于B、C两方案,P<0.01有显著差异。见表1、表2、表3、表4。3讨论脐部为神阙穴,又名气舍,可升可降,具有补虚泻实,温通元阳,苏厥固脱,运胃肠气机,化寒湿积滞等功能,药物敷脐,除药物本身作用外,还可通过“药气”以及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诱导功能,调动穴位经脉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

8、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挥发性成份最易透入;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神经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我们从祖国医学角度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