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

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

ID:44639064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_第1页
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_第2页
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_第3页
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_第4页
资源描述:

《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52摘要目的:通过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放射学检查,确立诊断标准,以期为采用牵引下止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临床选择。方法: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2例。对于治疗的效果进行等级评分,其评分的依据为相关影像学检查及功能恢复的程度。选择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牵引下正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2例患者均获矫正治疗,平均随访1年,随访率100%。72例患者的眩晕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他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

2、、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测试颈椎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改善;影像学检查(X线)结果示颈椎的生理曲度基本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恢复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恢复程度为优47例(65%);良19例(26%);一般6例(8%);差0例。优良率91%。结论:牵引下正骨并配合穴位注射用于治疗颈性眩晕,能够有效的恢复寰椎的侧移和旋转,并能够消除错位的颈椎对颈动脉的不良影响,莫治疗对颈性眩晕及具他临床症状有效。关键词颈性眩晕牵引下正骨穴位注射资料与方法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2例,要求其病程在21年,

3、入组后需对所有患者进行细致的躯体检查,并口对所有入组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颈椎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根据颈椎放射检查寰椎偏移将其分为寰椎前弓上右移5例;寰椎前弓上左移8例;寰椎前弓上右移向前旋转8例;寰椎前弓上右移向后旋转5例;寰椎前弓上左移向前旋转2例;寰椎前弓上左移向后旋转6例;寰椎前弓下右移8例;寰椎前弓下左移6例;寰椎前弓下右移向前旋转5例;寰椎前弓下右移向后旋转5例;寰椎前弓下左移向前旋转6例;寰椎前弓下左移向后旋转8例。诊断标准:符合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椎动脉型颈稚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治疗前2周未

4、服用任何中西药品。②排除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高血压、贫血等疾病的影响[1]。治疗评估:对于治疗的效果进行等级评分,其评分的依据为相关影像学检查及功能恢复的程度。①优:患者眩晕的症状得到完全缓解,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能够正常进行工作和学习,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②良:患者眩晕的症状得到基木缓解,其他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能够正常进行T作和学习,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基本相等。③一般:患者眩晕的症状得到轻微缓解,英他的临

5、床症状轻微减轻,在继续服药维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④差:患者眩晕的症状毫无缓解其至在逐渐加重,其他的临床症状毫无改善,不能正常进行H常的丁作学习和生活,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2]。治疗方法:①牵引下正骨法[3]:方法:用QY-6型牵引椅。身体轻、颈肌较弱以14〜18kg,牵引时间5~10分钟;颈肌较强壮口身体结实者以18〜24kg,牵引时间5~15分钟。手法:首先让患者坐在QY-4型牵引椅上(使用同牵引疗

6、法相同的牵引力和角度)。然后对患者进行放松手法,耍求医师站在患者的正身后,双手放在患者的双侧肩膀上,缓慢用力往后拉,使Z呈一定角度,然后再双手慢慢用力向前推,直至恢复初始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要叮嘱患者放松身体,特别是对颈肌进行放松,并要求患者配合术者的动作,使患者的双手随身体运动而作前后摆动,放松手法约需进行2分钟,然后使用正骨法,选用推正法(滑脱式),摇正法:摇头、摇肩(旋转式),搬正法(侧摆式)、综合法(倾仰式、混合式)、反向运动法(斜角肌)。②穴位注射:选用当归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川茸注射液任意一种,取穴标准:每

7、个患者取双侧风池和1〜2对颈外夹脊穴,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快速进入皮下,缓慢进针,无疼痛及触电感后回抽无血,即可注人药液,每穴1〜2mlo结果72例患者均获矫正治疗,平均随访1年,随访率100%o72例患者的眩晕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他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失眠)均冇不同程度的减轻,测试颈椎的功能冇了较大的改善;影像学检查(X线)结果示颈椎的生理曲度基木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恢复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恢复程度为优47例(65%);良19例(26%);—般6例(8%);差0

8、例。优良率91%。讨论牵引下止骨法用于治疗颈椎病有其特有的优势,如手法牵引能够使颈椎之间的空隙相应变宽,并能使三条纵韧带的牵拉压力增大,对于前后滑脱式的错位的复位十分冇利。穴位注射疗法的基木思想是以中医基木理论为指导,把治疗药物注射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