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埋线法治疗腹外斜肌损伤的体会

痛点埋线法治疗腹外斜肌损伤的体会

ID:44641147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痛点埋线法治疗腹外斜肌损伤的体会_第1页
痛点埋线法治疗腹外斜肌损伤的体会_第2页
痛点埋线法治疗腹外斜肌损伤的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痛点埋线法治疗腹外斜肌损伤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痛点埋线法治疗腹外斜肌损伤的体会摘要:通过对诊治的26例腹外斜肌损伤病例的分析,总结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痛点埋线治疗方法,并且与历史文献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说明痛点埋线法治疗木病效果显著,不易复发。关键词:埋线,腹外斜肌损伤,体会腹外斜肌损伤在临床并不少见,多以胁痛、或腹痛、或腰痛就诊,但常常会被误诊为胃肠或肝胆疾病,长期误治而症状却无缓解,即使能正确诊断,采用口服或外用中西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作者从2004〜2011年间,接诊腹外斜肌损伤患者26例,其屮多数患者被误诊误治,作者采用埋

2、线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将诊断治疗本病的方法和体会与同道分享。1诊断与鉴别诊断1.1解剖与功能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内下方,除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骼喈外,其余部分逐渐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止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⑷。其功能上部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部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前屈以及降肋助呼气。如果上述活动不当,可以导致腹外斜肌急性或慢性损伤,出现腹外斜肌分布部位的疼痛,通常上部附着点的部位疼痛多见。1

3、・2诊断根据作者临床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本病常见临床表现:1部分患者回忆有弯腰并且脊柱左右旋转损伤史。2胁肋部酸痛为主,胁痛可牵引少腹,腰部活动不便。3下8肋腹外斜肌肌齿附着处有压痛、硬结。4弯腰并使脊柱旋转运动可使胁肋部疼痛加重。1.3鉴别诊断腹外斜肌损伤后,如果接诊医生未能认真查体,往往误诊为腹内脏器病变,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所以临症时要仔细辨别,除外胃肠和肝胆等疾病。胃肠和肝胆疾病具有腹痛或胁痛及其它相应临床表现,但没有腹外斜肌损伤后的痛点局限且表浅、主动使腹外斜肌用力收缩时疼痛加重的

4、待点。2治疗方法2.1查找痛点胁肋疼痛的患者,在下8肋腹外斜肌肌齿附着点处仔细寻找压痛点,有时会发现硬结,用龙胆紫在痛点或硬结的皮肤处进行标记。2.2埋线方法使用0.5%碘伏在选取的穴位上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用银子将0.5cm长可吸收医用羊肠线,从针管前端全部放入穿刺针内,双手持针,针身与体表成30°角,对准所选穴位快速透皮,缓慢进针,直到针尖触及肋骨骨面,产生明显酸胀针感,如果针感不明显,可使针尖在骨面上运动,直到产生明显针感,然后缓缓推针芯同时退针管,将肠线留在穴位内(注意肠线要留在肌肉层,不

5、能留在皮下),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并用创可帖固定。要求针眼处2天内不要触水,以防感染。每2周埋线1次,治疗1〜3次。2.3注意事项针尖在肋骨骨面上移动寻找最佳针感时,移动幅度不要太大,防止针尖刺入胸腔或腹腔。治疗完毕,让患者作弯腰并左右旋转动作,患者会感觉疼痛减轻或消失。3经验体会腹外斜肌损伤Z所以常常被误诊,与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有关,往往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确定为深部脏器的病变,如果能够认真查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腹外斜肌损伤大多发生在肌肉与骨骼的附着点,在下8肋腹外斜肌肌齿附

6、着点或骼悄附着点处可找到压痛点,有时还会触摸到硬结;少数损伤发牛在肌腹,更容易误诊为腹内脏器病变,但肌肉损伤痛点表浅而局限,嘱患者作弯腰转身动作时疼痛加重,同时仍能按压到痛点,而腹内脏器病变导致的疼痛,按压时往往疼痛部位不局限,作弯腰转身动作时按压不到痛点。腹外斜肌损伤后局部气滞血瘀,影响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不通则痛,从而产生局部疼痛。腹外斜肌损伤也被称为“腹外斜肌综合征”或“腹外斜肌腱膜炎”。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腹外斜肌损伤的报道,从1979年至今只有3篇相关论文,崔铁峰,郑继成等⑵采用0.

7、5%利多卡因3〜5ml+氟美松5mg痛点封闭的方法治疗本病13例;范剑非,郭思宁[3]报道按摩手法治愈腹外斜肌损伤1例;袁广通,郑继成等⑷采用封闭疗法配合口服清热利湿、行气祛瘀中药治疗本病46例。笔者也曾采用按摩手法和封闭疗法治疗本病,按摩疗法虽然有效,但容易复发:封闭疗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対于痛点处具有明显硬结的病例远期效果不佳,另外有些患者同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吋,慎用或忌用氟美松等激素类药物,使封闭疗法的应用受限。痛点邙可是穴)埋线法治疗本病临床未见报道。埋线法具有针刺与埋针的双

8、重效果,埋线针采用9号腰穿针,较毫针粗,刺激量较毫针大,可产生更强的针感,具有更强的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埋线针材质坚韧,能对痛点处的粘连组织和硬结进行剥离,尤其适合顽固疼痛病例:羊肠线埋于痛点处,当肌肉收缩时产生肠线和肌肉组织的相对运动,使患者产生酸胀针感,犹如针刺行针,具有持久的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所以痛点埋线法治疗本病效果更显著,一半以上患者能1次治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张朝佑.系统解剖学(第二版)[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岀版社,198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