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

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

ID:44674358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_第1页
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_第2页
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_第3页
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血肿微创治疗42例疗效观察【摘要】口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03月至2010年10月在头颅CT的指导下,采用YL-I型针进行穿刺引流治疗颅内血肿42例。结果恢复良好24例(57.14%),好转11例(26.19%),无效3例(7.14%),死亡4例(9.52%)o结论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尚未出现脑疝的各种类型的急、亚急性及慢性颅内血肿疗效确切,损伤小,病人恢复快,适宜在具有CT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术颅内血肿以往治疗方法通常是开颅清除血肿,此方法创伤大、易引起张力性气脑、颅内感染、癫

2、痫等并发症[1]。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达50%〜60%[2],临床治疗效果差。作者自2007年0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4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脑出血患者屮,男29例,女13例;年龄42〜72岁,平均63岁;高血压脑出血34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出血量25~70mlo人院吋偏瘫、失语15例.昏迷10例,发生脑疝4例。经颅脑CT确诊为幕上出血,排除出血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脑炎出血。发病时间:高血压脑出血4〜72小时,硬膜下血肿5天〜2周。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CT片及头颅CT下

3、定位法,常规备皮、消毒,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穿透颅骨进入硬膜下腔后去除电钻,插入塑料针芯垂直进针到血肿中心,接引流管,去针芯,盖帽,用5ml注射器轻抽陈旧血15〜20ml,接针形粉碎器,予等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血肿液化引流不良者用尿激酶5万U(未破入脑室的颅内血肿可加入肝素)配3ml牛理盐水通过粉碎针快速注入血肿中心后夹管并连接引流袋,2〜3h后松管,每天2次重复冲洗、液化、引流。引流3〜5天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明显吸收(80%以上),无高颅压表现,拔除穿刺针。3疗效判断标

4、准治疗1个月,根据GCS评分将疗效划分为5级。①优: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有轻度神经障碍;②良: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③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④植物生存;⑤死亡。4结果42例微创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4例,占57.14%,好转(轻残和中残)11例,占26.19%,无效(重残)3例,占7.14%,死1±4例,占9.52%。经CT复查,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时间2〜6天。穿刺针留置时间3〜5天。平均住院14天,最短4天,最长32天。5讨论在我国脑出血发病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对患

5、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手术适应证受限制较多。微创穿刺引流术方法简单,创伤轻,患者负担小,反应轻,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脑出血常在发病40分钟内形成血肿,但部分出血6小吋内出血未停止,特别是血压较高或经脱水降颅压治疗血压波动较大者,发病6小时内大量使用甘露醇者,而8〜24小时为水肿加重期,24小时达高峰,此时脑疝最易发生,尽早清除血肿,尽快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降低脑出血致残、致死的关键。我们认为微创术能在脑出血6〜24小时,特别是6~12小吋内进行,就可迅速解除脑组织压迫,使继发脑水肿、脑缺氧大大减轻,从而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

6、量。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微创治疗可作为首选。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微创治疗适用于年老体弱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位于基底节区较人血肿且破入脑室或外囊及颍叶较人血肿,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禁忌于脑外伤合并脑挫裂伤或伴有颅骨开放性骨折及凹陷性骨折的患者,因此类患者需耍开颅手术进行修补或矫正;伤后昏迷或持续加重的急性外伤性血肿有严重的占位效应,脑室及中线受压明显者;脑内血肿不能除外脑血管瘤及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微创术患者仍有再出血的可能性,术后再出血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原因Z-O术前定位必须精确,术中抽吸过程动作应缓慢,首次血肿抽吸应

7、保持在出血总最的30%〜50%,以免引起血肿抽吸过度导致诱发出血。术前术后保持血压稳定,可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9.52%。死亡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入院时意识障碍比较重。②术后血肿液化引流差。③血压很高且难以控制,导致再出血或血肿扩大。④血肿量大并破入脑室,形成脑室铸形和梗阻。⑤头颅CT显示中线结构移位。⑥术前已有脑疝形成。综上所述,微创清除术定位准确,手术吋间短,对患者创伤轻,全身耐受性好,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优越性,值得在配备了CT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LeeKR,KaWaiN,KimS,eta1.Mech

8、anismsofEdemaFormationafterIntracerebralHemorrhage:EffectsofThrombinonCerebralBloodFlow,Blood-brainBarrierper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