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ID:4467767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_第1页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_第2页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_第3页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_第4页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针刺时关节运动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研究。将70例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到针刺时关节运动组即治疗组及常规针刺组即对照组,每组各35例。针刺时关节运动组为在针刺时活动肩关节,而常规组为针刺结束后自行回家运动。观察1疗程后的疗效。结果: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7.15%,优于治疗组87.1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o见表lo1.2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在留针的同时进行关节活动。取穴:中平、阳陵泉、肩❷、肩❷、肩贞、阿是穴。前两穴为对侧,余穴

2、均为患侧。方法:治疗分三阶段。首先坐位,常规消毒后,先取中平、阳陵泉穴,飞针法进针,捻转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肩关节lOmin,做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内收、后伸运动。第二阶段针局部的肩❷、肩❷、肩贞、阿是穴。捻转得气。留针lOmin后取肩部的针。本阶段不活动肩关节。第三阶段为捻转强刺激中平、阳陵泉穴,同时再次活动肩关节lOmin后出针。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取穴同上。方法:坐位,常规消毒后,飞针法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阶段不活动肩关节。第三阶段为捻转强刺激中平、阳陵泉穴,同时再次活动肩关节lOmin后出针。②对照组:采用

3、常规针刺法。取穴同上。方法:坐位,常规消毒后,飞针法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o在针刺过程中不活动肩关节。嘱其回家后活动肩关节30min,做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内收、后伸运动。以上两组均每天1次,遇星期日休息1天,15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1.3疗效观察方法疗效观察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1997年第三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

4、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疼痛评定:肩部疼痛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依病人的主观感受采用划线记录法,0表示无疼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9表示重度疼痛,10表示难忍受。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分为穿上衣、梳头、翻衣领、系围裙、使用手纸、擦对侧腋窝、系腰带7个部分。容易完成为5分,勉强、疼痛、困难的为3分,无法完成的为0分。总分为35分。1.4统计方法采用PEMS3.1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组间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配对

5、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2结果2.1近期疗效比较见表2。经秩和检验,u=2.37,两组近期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2VAS评分比较见表3。经配对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两组都有明显止痛作用;经t检验,治疗后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2.3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比较见表4。经配对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两组都有

6、明显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作用;经t检验,治疗后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3讨论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慢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特点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本病属传统医学'‘漏肩风”、“肩凝症”等范畴。其病机多因老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复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进而出现活动不利,而活动少又进一步加剧了气血痹阻。因此“通”和“动”是本病的治疗关键。传统的刺法重视局部穴

7、位的应用,对缓解疼痛有较好的作用,但明显忽视了针刺下运动的作用。同时留针时间过久,患者长时保持一种体位,又会妨碍局部气血的流通,不少患者针刺后即时常有疼痛加重。且该法对活动度的改善也差,进而影响了疾病的恢复;而目前临床上常有用中平穴或条口穴等远端刺配合肩部运动,但又往往忽视了局部取穴的作用,即时效果虽不错,但持续效应较短;非针刺下的单纯肩关节运动不仅效果较差,而且由于疼痛常常难以坚持。本研究的两组采用同样的穴位和治疗内容,但疗效有明显的差别。这充分说明了在不同状态下治疗的疗效差别,操作次序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如何充分发挥几

8、种有效方法各自作用的必要性。本研究将远端刺和局部刺以及运动针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是以远端刺配合运动以止痛并增加关节活动度,同时也在运动中找到痛点;然后进一步在局部疏通气血;最后再以远端刺配合运动巩固疗效,增加关节活动度。本法以“动”贯穿治疗过程,并强调局部刺的直接"通”,远端刺和运动对局部的“通”。因此,本法可迅速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