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

ID:44753584

大小:10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8

上传者:简单2019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_第1页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_第2页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_第3页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_第4页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20180125.lxj.)第一单元货币、价格与消费1.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的货币)4.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但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金银条块。)5.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注意: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膨胀无必然联系)6.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7.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纪念币是纸币。(注意:金银纪念币不同于纸币,金银纪念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流通;而纸币没有价值。)8.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注意: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注意: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10.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注意: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国家虽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11.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注意: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12.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注意: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1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注意: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因为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14.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注意: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但不决定价格。)15.质量决定价格,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决定价格的是价值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质量。一般而言,质量高的商品,其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多,因而价格也高。)16.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成反比))17.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大幅减少。(注意:水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水价格提高,不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18.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注意: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19.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注意:航空公司的反应是降低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替代商品)20.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21.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或供过于求)。(注意: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率的提高)22.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时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注意: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之中)23.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注意: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比较小,不是没有影响)25.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注意:生存资料消费不可缺少)26.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注意:原因是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27.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应多发行纸币。 (注意:纸币发行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的购买力减弱,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28.物价水平越低,说明消费水平越高。(注意: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29.扩大内需就是鼓励超前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节制消费。(注意:任何时候都应该倡导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符合的适度消费)30.恩格尔系数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注意: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31.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划分的)3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支出越来越少。家庭消费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注意: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越来越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3.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注意: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34.贷款消费属于超前消费,适度消费就是限制消费。(注意:如果贷款消费是依据国情及自身实际,并且未来有还贷有能力,就属于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35.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注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指反对铺张浪费,不是限制消费。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3.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在不断地提高,其价格也在不断地下降,人们对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注意: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4.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决定生产。(注意: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5.凡是消费,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注意:要适度的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6.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基础。(注意: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7.股份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注意: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8.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欠下的债务,应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注意:应该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9.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注意: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体作用。(注意: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1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都占支配地位。(注意: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支配地位)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完全平等。(注意: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主体)15.广告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注意:广告是企业成功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关键因素)16.代言明星的声誉决定产品的声誉。(注意:代言明星的声誉影响而不决定产品的声誉)17.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利于加速本企业资本周转。(注意:企业海外并购有利于加速被收购企业的资本周转)18.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注意:企业的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经营规模要适度)19.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注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能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 20.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注意:居民储蓄存款高意味着社会保障体系不太完善)2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22.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注意:公司的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其助手,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会)及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23、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营利。(注意: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4.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注意: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25.只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就能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注意: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价格、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26.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所以,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是无条件的,一旦权益受损害,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权。(注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享有权利以履行义务为前提,劳动者必须通过合法途径和手段维权)27.投资多元化就是指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投资方式越多就越赚钱。(注意:投资方式越多不一定越赚钱,对每一种投资方式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般来说风险与回报成正比)28.储蓄存款比较安全,没有风险。(注意:储蓄存款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29.高利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注意:利率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利率的调整要以经济的运行状况为客观依据。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应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增长和物价上涨;当出现通货紧缩时,应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30.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31.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32.股市是经济风险的避风港。(注意: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2.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注意: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3.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注意: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中都有体现效率和公平。)5.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注意: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性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6.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非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非按劳分配,如福利性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一定是非按劳分配方式)7.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或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属按劳动要素分配)8.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注意: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9.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注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10.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消除收入差距。(注意:分配公平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11.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注意:适度的财政赤字应该增加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12.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注意: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13.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14.国内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注意:居民收入水平应与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1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基础)16.增值税的征收不受企业盈亏影响,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注意:营业税的征收不受企业盈亏影响,税源广且便于征收。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17.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初次分配更加合理。(注意: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属于再分配范畴)18.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意:所有的税收都是取之于民,但只有社会主义税收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劳动人民)19.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注意: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20.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因此,税收越多越好,税率越高越好。(注意:税率过高不利于生产和消费,税收具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改变)21.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应该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意: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注意: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应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节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它不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3.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注意: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支配作用)4.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注意: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法律法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5.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注意:治理污染应该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6.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加物质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注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减低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7.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注意: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8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注意: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10.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注意:是基本标志,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11.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12、市场规则仅仅规范经营者。(注意:市场规则不仅规范经营者,也规范消费者,甚至规范政府这样的特殊参加者,也就是说,市场规则应该规范每一个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3.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征。(注意: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效果与程度更佳、更强、更有力。)14、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注意:促进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15.经济全球化只会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注意: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16、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17.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注意: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和威胁)18.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注意: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符合世贸规则)19、为了缓解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注意: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会导致贸易战升级)20.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注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4.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应该是真实性)5.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6.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7.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8.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9.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表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10.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说明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只能说明我国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11.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12.等额选举在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应该是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13.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直接选举)14.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15、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16.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应该是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的途径是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1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18、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19.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20.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可以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执政党、人大、人民政协都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21.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22、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3、政府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2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25、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司法机关、上级政府、监察、法制、审计部门。)(外部监督: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和公众、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法制、审计部门。划线部分是国家机关。)26.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27.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代表人民行使而不是“代替人民行使”)28、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29、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优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3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32、民主执政是我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3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的前提。(×)(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民主党派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应该是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36、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39.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40、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41.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42、各级人大和政协都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人民政协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43、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掌国家政权。(×)(在我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44.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45.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由协商产生)4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提和基础是自治权,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实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提和基础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核心是自治权,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4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不包括民族乡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48.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应该是基本原则)49.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50、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全面的政策,既包括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包括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1、在我国,任何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52.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我国宗教状况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是唯心主义,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5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55.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应该是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56、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是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的表现。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是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的表现。(×)(前者是独立权的表现,后者是平等权的表现。)57.解决国际摩擦与纠纷只能依靠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参加者,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但是国际组织内部成员利益关系复杂,当内部矛盾激化时起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具有局限性。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面对国际摩擦和纠纷,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和理解,解决国际摩擦与纠纷,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发展。)58.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中国一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活动。)59.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出发点。(×)(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际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60、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6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应该是经济和科技实力)63.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越多,贡献也越大,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因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4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65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6、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主导作用。(×,应该是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不能讲发挥“主导作用”)67、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正在争取建立,但还没有建立)68、国际关系只能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矛盾乃至冲突的根源)69、制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负责制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70、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7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72、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73、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政府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74、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担负五个方面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履行职权,不能“错位”“失位”“越位”。)75.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决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76.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人大代表享有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即提案权。政协委员则没有。)77.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78.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机关,不能履行政府职能。)79、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人大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80.民族平等意味着民族之间无差别。(×)(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各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但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人口多少、发展程度等客观差别不存在。)8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82、我国宗教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矛盾的。(×)(我国的宗教事务、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但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其进行管理。)83、政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84、主权国家管理和保护居住国外的侨民,管理驻外使馆、商船等,体现自卫权。(×)(这是管辖权。自卫权是包括防御和自卫。如建设国防、军队、要塞,当受外国攻击时,进行自卫等。)85、不侵犯别国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这是国家的基本义务之一。)86、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国家利益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等。)87、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一切利益。(×)(不是一切利益,是正当的利益。)88、我国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89、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90、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9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92、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93、写信、打电话给相关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监督,这是运用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注意主体,写给新闻媒体,是运用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94、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设置了网络举报板块,这是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的新途径。(这是正确的,因为这实际上是借助网络进行信访举报)95、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9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97、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98、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是指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相互监督。(还包括同级政府机构间的监督)99、人大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哲学有科学的哲学也有非科学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注意: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4、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但两者不能相互转化。)5、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必然有好的实际结果。(注意:正确的世界观是取得好的实际结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8、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9、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注意:要强调是“科学的哲学”)10、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注意:不是所有的哲学都能对具体科学知识作出的正确概括和总结)11、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注意:有些科学家在自发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也取得了科研成就。)1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13、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1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意识决定物质。(注意: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16、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同等重要,相互决定。(注意:唯心主义认为物质(存在)依赖于意识(思维),意识(思维)决定物质(存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注意:应为“客观实在”)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注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世界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无章可循的,都是循环往复的。(注意: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更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6、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对)7、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注意: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8、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9、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注意: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10、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注意: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11、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注意: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1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注意: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13、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4、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对)1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注意: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1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注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17、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注意:还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对)19、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20、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注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2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注意: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2、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注意: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2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4、正确的意识是做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注意:这种说法夸大了意识的作用)25、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注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因而不具有直接现实性。)2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注意: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对事物有反作用)27、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注意:人的意识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2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29、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30、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31、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注意: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32、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醒: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33、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4、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注意: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3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注意: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36、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注意:实践决定认识。)37、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注意: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38.、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注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39、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注意: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注意: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4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注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注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45、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注意: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46、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47、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对)48、.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注意:实践才是唯一标准。)49、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0、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注意: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注意:联系具有客观性,实践不能割断联系)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4、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5、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具有主观性。(注意: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6、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创造联系,促进事物发展。(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或创造)7、联系是客观的,任何灾害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灾害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8、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9、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发明创造实际就是建立一种新的联系)10、尊重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不能人为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正确的干预是可以的。)11、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注意: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12、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1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注意: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4、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15、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注意: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不是必然的。)16、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注意: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1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18、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注意:在一定意义上)19、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替代其他方法。(注意:不能夸大系统优化方法的作用)20.、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发展。)21、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是发展的。(注意: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但不是任何时候,因为有时会发生倒退的变化)22.、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注意: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3、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注意: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24、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注意: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25、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质变,有量变就有质变。(注意:并非有量变就有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质变。)26、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注意: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27、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注意: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28.、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注意: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29、发展的实质就是质变.(注意: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0、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注意: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3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32、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注意: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机体内部。)3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注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34、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注意: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35、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注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36、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注意: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37、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注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38、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注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3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注意: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40、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注意: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4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注意: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42、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注意: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43、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注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4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5、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提醒: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4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注意:实质是扬弃。)47、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注意: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或扬弃。)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2、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提醒: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3、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提醒: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5、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醒: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不是人的欲望,而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醒: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7、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醒: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8、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提醒: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其主体不是全部。)9、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提醒: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有内涵。)10、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醒: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1、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提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2、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醒: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13、价值观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提醒: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事物的性质和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14、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提醒: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15、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提醒: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6、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提醒: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17、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提醒: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18、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提醒: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需主观努力。)19、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提醒:客观条件直接影响个人的成功。)20、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提醒: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3、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4、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5、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6、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提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9、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提醒: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10、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醒: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11、“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提醒:不管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2、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醒:应该是有利于提高,讲“全面”夸大了)13、优秀的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提醒: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但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1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15、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16、文化改变人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文化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提醒: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注意“优秀文化”与“文化”的区别)17、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提醒:应该是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讲“取决于”夸大了)18、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提醒:绝对化了,也可能是相同的。)19、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提醒: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醒: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3、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4、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提醒: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5、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提醒: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6、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提醒: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7、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提醒: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8、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提醒: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9、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提醒: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10、民俗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醒: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1、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提醒: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12、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醒:文化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13、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提醒: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14、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15、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提醒: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6、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提醒: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17、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18、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提醒: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9、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提醒: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2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提醒: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2、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提醒: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3、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提醒: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也就是说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24、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提醒: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提醒: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后二者是其基本途径)26、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提醒: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27、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提醒: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28、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29、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提醒:社会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0、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提醒: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31、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2、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想像力、创造力,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34、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提醒: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创新和文化融合,但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特性,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35、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提醒: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外来的文化)36、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提醒: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其社会价值。过分重视经济价值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37、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醒: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有利于繁荣我国文化,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38、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39、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提醒: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40、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提醒:文化创新影响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实践的决定力量。)41、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提醒:各地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42、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提醒:夸大了文化符号的重要性)43、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醒:对传统文化不能全盘继承,应该批判继承)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提醒: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3、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提醒: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4、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提醒: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5、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提醒: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6、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提醒: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注意二者的区别)7、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提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8、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提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1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提醒: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提醒: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2、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提醒: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流行文化,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3、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提醒:错。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4、文艺表演应该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醒:文艺表演应该立足于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一味满足市场需求,会带来拜金主义等令人忧虑的现象)5、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提醒: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发展大众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统一的。)6、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醒:先进文化影响社会发展,但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提醒: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传统廉政思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能以此为根本)8、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醒:错。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9、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提醒: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10、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11、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醒: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旗帜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2、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醒:培育“四有”公民是其根本任务。) 13、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提醒: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载体,具有公益性;文化产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具有商业性。)1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提醒: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提醒: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1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提醒: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注意,错。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17、提高全民族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提醒: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没有先后之分。)18、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提醒: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才相互促进。)19、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提醒: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性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20、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醒: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