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

ID:44916772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5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_第1页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_第2页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_第3页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_第4页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听吴正宪老师《用字母表示数》有感西关小学李华3月30日,在山西省第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吴正宪老师讲了一节五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她的课,每次听完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下面是吴老师课堂的两个小片段:片段一:导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地方有字母呢?生1:游戏中P表示暂停。生2:kg表示千克。生3:AC在计算器中表示消除。师:今天我们研究一下用字母表示数。你在哪里见过用字母表示数呢?生4:扑克中K表示13。师:K在任何情况都能代表13吗?    生5:不行,不在扑克中就不是了。师:那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想提什么问题?生6:用哪个字母可以表示数?生7:X可以

2、表示所有的数吗?生8: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师:总结一下刚才大家的提问啊,有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用字母表示数?二是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下面开始我们的学习……  [评析:课堂教学伊始,吴老师问起孩子们生活中的字母,字母表示的意思真多,有的是表示单位,有的表示指令,话锋一转,老师问字母可以表示数吗?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两个层次的直接经验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片段二:     师:你们今年多大了?     生齐:10岁。     师:你们数学老师比你们大35岁。怎么求老师的年龄呢?     生1:10+35=45(岁)

3、     师:明年你们11岁,那数学老师呢?     生2:11+35=46(岁)     师:老师18岁的时候你能一下说出老师多少岁吗?     生3:18+35     生4:53岁。     师:说18+35行吗?     生4:也行,还是算出来踏实。     师:当你们分别是1、3、6、10……这些年龄的时候,老师是多少岁怎么表示呢?     生列式。     师:这些式子能写完吗?在这些式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5:式子太多了,写不完。     生6:式子里都有+35。   …… 师:你们能用符号,式子写出当你们多大的时候,老师多大吗?     生1:1

4、+35生2:A+B生3:我的年龄+35 生4:A、B生5:N+35师:我们听1、2、3、4、5分别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你听了以后看看,你是属于哪种情况?……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判断一下上面的五种情况怎么样?生1:1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的情况,只能代表某一年的情况。生2:2的情况是不对的,A代表我们的年龄,B代表老师的年龄,两个加起来是什么意思呢?生3:3的情况是对的,我们的年龄加35就是老师的年龄。生4:4的情况是不对,A是我们的年龄,B是教师的年龄,两个没有关系。生5:N是我们的年龄,加35岁就是老师的年龄。师:那么大家觉得几比较合适?生:3和5。师:再仔细

5、比较一下,哪个更好?生:5更好。师:为什么呢?生:5可以看出我们的年龄是N,看出老师的年龄N+35,老师和我们年龄的关系也可以看出来。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啊......    [评析:这个环节中,吴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观点,把各种情况的代表都选出来,然后让全班同学对照自己和同学的情况分析,最后选出最合适的。这里我们看到1的情况是没有概括,不会抽象的。2是根本就没有理解字母表示的意思。3是用文字表述的,有点理解的意思了。4是符号化的,但是关系比较模糊。5是完全理解了用字母表示的意义。这才是以生为本的学习,是真正的体现课程标准“四基”和“四能”的思想,

6、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10 个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和数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理解,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 综合性能力。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 ,充分体现了她很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吴老师提出了教学中要坚持贯彻的两个关键点:尊重学生,读懂儿童; 聚集核心素养。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核心素养聚焦应该是数与代数领 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化思想、推理能力及建模思想。在她的课堂上,主动权全在学生,而老师却收放自如,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吴老师给予了每个孩子大爱,让我们望尘莫及而又

7、迫不及待的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