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

《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

ID:45174290

大小:387.84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1-10

《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_第1页
《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_第2页
《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_第3页
《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_第4页
《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学与心性修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佛学与心性修养郭征宇博士主讲佛学与心性修养——目录第一部分:佛教与释伽弁尼第二部分:佛悟出的四条真理第三部分:学佛——心性的修养第一部分:佛教与释迦牟尼(一)什么是佛教?(二)佛——释迦牟尼佛教就是佛的言教、佛的教育。(一)什么是佛教?(1)宗教是人类的最根本需要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人类的三个最根本的需要:食、色、宗教(2)佛教的具体内容佛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信众组织等《大正藏》收录的经典最全,共有1460部,4225卷。主要有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称为三藏。经——释迦牟尼的所说的道理;律——为了约束僧人的行为而规定的纪律;论——历代名僧,

2、为解释佛经进行的论述。(3)佛教不是迷信人们对神灵烧香磕头,求神保佑,求神免灾,求神赐福。这就是迷信佛教信奉的不是神灵,而是佛。佛——是觉悟的人,一个不仅自已觉悟,还要帮助别人觉悟的人。菩萨——上求佛法,下度众生的人(4)佛教不是消极避世释迦牟尼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惟入地狱,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地狱,而且庄严地狱。”(5)佛学是大智慧1、    三千大千世界虚空无尽,世界无量,国土众生无量2、人身是虫的巢穴在《正法念处经》中,佛说人身是虫的巢穴,人体内的虫约有八十种(6)佛教是善的教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始学工巧业,方便积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三分:一分

3、自食用,一分业生业,余一分密藏,以济于贫乏。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梵语的音译,其意译就是觉悟者。佛在佛教中一般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二)佛——释迦牟尼比丘:是梵语音译,意译是“乞士”,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僧。出家的女士称为比丘尼。乞士:就是靠乞食为生的人。僧人之所以叫乞士,是因为他们“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三宝”:佛教里将佛、法、僧称为三宝。佛——释迦牟尼是佛,称为“佛宝”;法——佛所说的理论,称“法宝”;僧——跟随佛学法的人,称为“僧宝第二部分:佛悟出的四条

4、真理(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谛(一)苦谛:苦谛在于说明世界一切皆苦,人生无事不苦,人生从始至终充满了苦。人生的苦共有八种:(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怨憎会苦(6)爱别离苦、(7)求不得苦(8)五取蕴苦。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物质受——是指外界作用于眼、耳、鼻、舌、身而产生的痛痒、苦乐、忧喜、好恶感觉。想——指理性活动、概念作用,相当于我们说的知觉、表象、概念等。行——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心理活动,意志活动。识——是人的总的意识,包括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五取蕴”里还有个“取”字,指执着贪爱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固执的欲望

5、。(二)集谛:苦的原因,佛教名之为“集”。所谓“集谛”就是对苦因的推究(1)业、因果报应论、缘起论(2)人生的三大根本烦恼:贪、瞋、痴(1)业、因果报应论、缘起论佛教里把人们的所作所为称为“业”。业分善业和恶业,善业得到好的结果,恶业得到恶的结果。造业就好比播种,必将生根开花结果。这就是佛教里讲的因果报应也称为因果论。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佛学中论述事物间关系的理论,就是缘起论。佛教因果论的四大特点:(A)因缘必须会合才能生果(B)已作不失,未作不得(C)遇缘成果(D)自作自受(2)人生的三大根本烦恼:贪、瞋、痴(A)贪烦恼贪是渴求和贪求,表示一种向

6、外的追求,意味着内在的缺乏,所以必须向外追求,以求满足这种渴望。(B)瞋烦恼瞋就是生气、愤恨、仇恨的意思。(C)痴烦恼痴就是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世间:成、住、坏、空事物:生、住、异、灭人:生、老、病、死(三)灭谛:就是在明白集谛造成苦的原因的基础上,灭绝苦的根源——业和烦恼(四)道谛:就是灭苦的道路和达到解脱境界的方法,即八正道:正见——正实的知见正思——正确的思维正语——正直的言语正业——端正的行为正命——正当的职业正精进——正好的努力正念——正净的忆念正定——正统的禅定第三部分:学佛——心性的修养(一)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二)心性

7、的修养:“六度”法(一)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1)人性的三大特点:有思维能力,有惭愧心,有忍耐力(2)佛具备三大品格:大智、大悲、大勇(二)心性的修养:“六度”法(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智慧“度”:佛经上也叫“波罗蜜”,是度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种度到彼岸的方法。(1)布施: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着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A)财布施(B)法布施(C)无畏布施一念觉——为一切众生,就是佛;一念迷——为自己,就是凡夫。究竟圆满的布施:是放下、是舍、是帮助他人。(2)持戒戒,是指佛教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规,借以让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