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

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

ID:45349533

大小:2.24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11-12

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_第1页
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_第2页
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_第3页
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_第4页
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章+科学家的成功之路+3学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章 科学家的成功之路第一节 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奖者风采国家科学技术奖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4张胜光制作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

2、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5张胜光制作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领域开创的“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数学界广泛应用。6张胜光制作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堪称“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7张胜光制作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

3、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8张胜光制作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多项成果国内首创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9张胜光制作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巨型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10张胜光制作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右),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

4、域中跻身世界前列航天技术专家11张胜光制作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左),神舟系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12张胜光制作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出现空缺。13张胜光制作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九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院士,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环流的突变的发现、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有序活动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等。14张胜光制作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院士,他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创立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

5、和技术体系;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15张胜光制作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院士。16张胜光制作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四川成都人。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闵恩泽17张胜光制作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院士,

6、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兼研究员,《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编。吴征镒18张胜光制作第二节 袁隆平的成功之路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20张胜光制作21张胜光制作从袁隆平的成功 谈科学方法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并让它的大面积种植成为现实的人,因此被称为"杂交

7、水稻之父"。据统计,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而产量占总产量的60%。中国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功不可没。23张胜光制作袁隆平谈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感受.3’39’’袁隆平谈杂交稻的产量与品质6’02’’袁隆平谈世界引种情况5’50’’袁隆平谈家庭关系4’05’’24张胜光制作袁隆平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最初他按照米丘林、李森科“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试验。按照他们经典的理论,以及当时国际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