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ID:45377568

大小:1017.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1-12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1页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2页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3页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4页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贴敷疗法在 儿科临床的应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立新概述贴敷疗法是指运用药物(或某些其他物质),贴敷于体表的部位或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历史悠久,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廉,适应症广泛,疗效快捷、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民间广为应用,并逐渐形成为一套独具特色的中医疗法。贴敷疗法作用原理:贴敷药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辨证配穴,灵活施术,使外用贴敷药物通过皮毛、经络而发挥内在的治疗作用。贴敷疗法的应用原则1.辨证施治,谨守病机。2.明确标本,缓急相继。3.内病取穴,

2、外病局取。4.选择药物,充分利用厚味药物的特性。5.选择适当的溶剂,更好的发挥药物效能。贴敷处方的药物配伍外治处方在具体的应用中其基本原则同内治处方大致相同,但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要求。1、由于贴敷用药多以效捷简便为目的,配伍上并不一定完全依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2、对于口服药物中的配伍禁忌、峻猛、剧毒的药物等也不象口服药物那样有严格的限制。3、在外治处方中应考虑可多加入一些辛香透达厚味之品,以借其走窜之力,加强渗透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为满足制剂的需求,往往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以使制剂更加合理。贴

3、敷疗法的常用剂型1.散剂2.膏剂3.饼剂4.丸剂5.糊剂6.酊剂贴敷疗法的溶剂贴敷疗法中的所谓溶剂,指的是用于调和药物,具有一定的粘合性,使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或具有加强药物治疗作用的一类物质。选择适当的溶剂,往往可以提升药力,减少不良反应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是贴敷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的溶剂蜂蜜、白酒、黄酒、鸡蛋清、米汤、水、食醋、凡士林、甘油、麻油、人乳等。贴敷疗法常用的穴位涌泉、百会、内关、内劳宫、神阙、肺俞、膻中、定喘、足三里、风门、夹脊、膏肓俞、肾俞、膀胱俞、脾俞、膈俞、关元、中脘、三焦俞、大椎

4、、百劳、气海、心俞、三阴交、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1.贴敷疗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定要辨证或辨病治疗。2.在贴敷疗法应用的药物中,有些药物有一定的刺激性(例如紫皮蒜、白芥子、鲜毛茛等),容易出现发泡等现象,多属正常反应(但要区别于过敏反应),此为发泡疗法里的一种现象,疗效常常较好,但要注意局部应避免感染。3.注意过敏反应,由于有些患者属过敏体质,而某些药物又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皮疹、局部溃烂,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g等,如仅局部出现轻度的过敏反应,可及时将药物取下,间隔数日后即可重复应用

5、。如过敏反应较严重者,可以停药,也可适当应用一些抗过敏药物,特别是出现全身性反应时,一定要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免意外情况发生。4.对于鲜品,在应用前最好要先去除杂质,清洗干净,以免有些药物上带有农药、化肥等其他物质,而带来不良反应。5.对于需要加工的药物,多数需要加工成细面,一般来讲越细越好(但有时也以较粗为好),目数最好在80目以上。这样可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尽可能的析出,以加强疗效。部分常见病症的 贴敷方法小儿腹泻通用方法:1、将公丁香粉成末储瓶备用。用时取适量填于脐部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日一换,至愈为止

6、。2、将五倍子研成粉末储瓶备用。用时取适量加入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日一换,至愈为止。3、车前子3g、丁香7g、白术3g、肉桂2g共为细末储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g填于脐部,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日一换,至愈为止。1、大蒜捣泥,贴足心或脐中。至久泻。2、土木鳖半个,丁香4粒,麝香少许,共为细末,以水为丸如黄豆大,纳入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治疗水泻。一、风寒泻1、五倍子15g、枯矾10g、黄腊30g。将五倍子、枯矾研成极细末备用,用小锅将黄蜡加温溶化,将五倍子、枯矾末边放边搅,搅匀后晾凉待用。用时先将肚脐

7、洗净,取药膏约1g,摊在药膏布上,加温化开后贴于脐上。每日更换一次,至愈为止。(此法也可以用于脾虚泻)2、吴茱萸30g、丁香5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取2g用凡士林调成饼状敷于肚脐,每2日换一次,至愈为止。(此法也可以用于脾虚泻)3、用刚煮熟的大米饭约15g,在手中捏成直径1厘米的圆饼,然后取胡椒粉1g,撒在做好的圆饼中央,待饭饼稍凉(不烫手即可),将撒有胡椒粉的饭饼贴到肚脐上,外用纱布固定,6~8小时后去掉,每日1次,至愈为止。二、伤食泻1、枳壳10g、陈皮6g、枯矾10g、陈醋适量。先将枳壳、陈皮、枯

8、矾共研研成细面,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每日更换1次,至愈为止。2、山楂15g、丁香10g、肉桂10g、陈皮10g、白术10g。上药共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贴敷肚脐,每日更换1次,至愈为止。三、湿热泻1、黄连2g、藿香、山药、黄芩、车前子改各10g,共为细末,每次取25g,用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肚脐、气海、天枢等穴,每日更换一次,至愈为止。2、藿香12g、黄连2g、白芷6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