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4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学案 苏教版必修5

2018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4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学案 苏教版必修5

ID:45538904

大小:1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4

2018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4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2018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4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2018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4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4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学案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课标要求题型说明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1.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比数列是很重要很基本的数列,注意在学习时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特征。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难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的灵活运用。考点一: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注意:等比数列中不可能出现为0的

2、项。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等比中项若a、G、b成等比数列,则称G为a和b的等比中项,且满足G2=ab。【核心突破】①在同号时,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异号时,没有等比中项。②在一个等比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比中项。③“成等比数列”等价于“”(均不为0),可以用它来判断或证明三数成等比数列。同时还要注意到“成等比数列”与“”是不等价的。④通项公式的应用: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当已知中三个,便可通过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另外一个,这是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考点二:等比数列的通

3、项公式的性质1.若,则,特别地,若m+n=2p,则aman=a;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3.一组等比数列中,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等比数列;4.若与均为等比数列,则也为等比数列;5.从数列的分类来说:当,或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或时,数列为递减数列;当时,数列为常数列;当时,数列为摆动数列。【要点诠释】其中性质(1)用得最多,因此我们必须熟记并能灵活运用它,而且它还可以推广。如:若,且,则,也可推广为等式两边含有4项、5项的情形,但不能推广为。例题1(等比数列的证明)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

4、n+1-2,求证{an}是等比数列。思路分析:由Sn=2n+1-2→求an→证明为常数答案:由Sn=2n+1-2,得a1=S1=22-2=2,当n≥2时,an=Sn-Sn-1=2n+1-2-2n+2=2n,当n=1时,a1=2也符合an=2n,∴an=2n(n∈N*),∴==2∴{an}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技巧点拨:1.本题已知Sn求an,要利用:求解。2.已知通项an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的步骤:(1)验证首项a1≠0;(2)证明=q(q≠0,q为常数)。例题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在等比数列{an}中,(1)若

5、a4=27,q=-3,求a7;(2)若a2=18,a4=8,求a1与q;(3)若a5-a1=15,a4-a2=6,求a3。思路分析:本题可根据通项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基本量a1和q,再求其他量.答案:(1)由a4=a1·q3得a1·(-3)3=27,∴a1=-1,∴a7=a1·q6=(-1)·(-3)6=-729。(2)由已知得解得或(3)由已知得由得,∴q=或q=2。当q=时,a1=-16,a3=a1q2=-4;当q=2时,a1=1,a3=a1q2=4。技巧点拨:a1,q是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只要求出这两个基本量,其他量

6、便可迎刃而解。求a1,q除上述方法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各项之间的关系,先求各项,然后再求q与a1。【综合拓展】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满分训练】已知为各项不为1的正项等比数列,满足且,设。(1)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当时,恒成立?若存在,求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根据数列信息,求出数列通项公式,从而解决第一问;(2)由于含参数,注意分类讨论。答案:(1),且为等比数列,为等差数列。又,由,知故的前12项和最大,其最大值为144。(2)当时,,又,故此时不存在正整数,使。

7、当时,,又,知,此时只要,则当时,恒有成立。综上所述,当时,不存在这样的;当时,存在这样的,只要即可。技巧点拨:对于存在类问题,一般先假设其存在,根据题意进行求解或证明,由结果得出结论。另外,在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问题时,关键是抓住它们的相关概念、公式,进行分析、推理、变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