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

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

ID:45591793

大小:159.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5

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_第1页
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_第2页
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_第3页
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_第4页
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概括题的专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概括题专练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Z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口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屮,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曰益人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LI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

2、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彫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和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Z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剔……秦人在文化上Z历史,较Z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Z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

3、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Z故,至欲口举其语言而消灭Z,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屮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人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山冇的文化习惯,述是捐弃山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葬《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2)

4、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2分)(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人问题是什么?(2分)三、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來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薔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來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6分

5、)四、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賦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

6、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稅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一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五、材料一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対。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H: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

7、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Z名,非寡人Z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蜴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摘编白司马光《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6分)六、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