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

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

ID:45967314

大小:7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9

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_第1页
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_第2页
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_第3页
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_第4页
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當代我國農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探析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那麼,經濟的増長能否給我國農民帶來更多的政治效益?本文將從我當前農民的政治權利現狀入手,具體討論農民政治權利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關鍵詞:農民政治權利問題對策一、農民與農民政治權利(-)相關概念探析k農民的含義要研究我國農民政治權利的相關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什麼是農民?在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之前,農民這個詞語就經常使用。在學習資本主義社會時,我們經常將社會分為:資本傢、工人、農民;在封建社會是農民和地主;在

2、奴隸社會時奴隸和奴隸主。可見,農民這個概念在我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究竟什麼人可以稱為農民,農民與其他社會人群有什麼區別?為此,學術界經常有爭議。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岀版的《辭海》對農民的解釋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在資本主義社會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主要指貧農和中農。在社會主義社會主要指集體農民”。而1992年出版的《經濟學大辭典》對農民的解釋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不包括農業工人b在封建社會中,沒有或隻有少量土地和工具,對地主有不同程度的人身

3、依附關系,遭受地主階級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但不像農奴那樣可以被買賣,抵押或轉讓。農民不斷進行的反抗爆發為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是封建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隨著生產的社會化,農民階級趨於分化解體,少數上升為農業資本傢,大多數破產成瞭農業工人或轉入工業無產階級,但仍有少數個體農民。我國解放前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農民階級分化為富農、中農、貧農、雇農,其中富農是農村資產階級,雇農是農村無產階級,貧農是農村半無產階級,中農是農村小資產階級。農民主要是指貧農和中農,他們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

4、。廣大貧農和中農隻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得到解放;而無產階級也隻有同貧農和中農結成堅固的聯盟,才能領導革命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礎上,廣大農民走上瞭合作化道路,成為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民,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農民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基本力量。V]英國著名學者R希爾頓提出判定農民的七條標準是:(1)農民作為主要耕作者占有■無論是否是他們自己的•農業生產工具,自給自足並一般地生產的比維持生計與自身再生產所需要的更多;(2)農民非奴隸,不是他人的財產,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農奴或隸屬民;(3)

5、他們在多種多樣的條件下占有土地,他們可以是所有者、租地者(交納貨幣、實物或分成租,並附以或不附以勞役)或自由佃農;(4)他們主要使用傢庭勞動,偶爾也有限的使用奴隸或雇傭勞動;(5)他們通常加入比傢庭更大的單位,一般是村社;(6)農村中的輔助性工匠仍作為農民本身來看待;(7)農民在不同程度上受上層壓迫階級包括國傢組織的剝削。[2]在我國,由於制度性因素的參與,農民是指被政府確認為農村戶口,以農業勞動者為主體的農村人口群體。[3]農民是一個人的身份,並非一個職業。有關農民職業的稱謂有:農民工、農民企業傢等。因

6、此,農民與市民的稱呼來源於政府的認可,即我國的戶口制度。而他們之間的最大不同在於是否居住於農村,是否從事農業生產活動2、農民權利和農民政治權利權利是指在社會生產中產生並以社會的一定承認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權能或利益。[4]那麼,農民政治權利就是指在社會生產中產生並以社會的一定承認為前提的。農民自主享有的權能或利益。農民也是我國公民的一部分,因此,農民依法享有我國《憲法》規定的各項權利農民享有的權利有:(1)平等權,即農民根據法律規定,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義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選舉權和

7、被選舉權,即農民依法享有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大會代表的權利,選舉村民自治組織組成人員的權利;(3)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即農民對於任何國傢機關和國傢工作人員,又提出批評建議的權利,對於國傢機關和國傢工作人員的失職行為,有回有關國傢機關提岀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權;(4)言論自由和岀版自由;(5)結社自由和集會、遊行、示威自由;(6)人身自由權,即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剝奪、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體;(7)人格尊重權,即農民的人格應當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國傢法律的保護,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

8、侵犯;(8)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10)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傢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農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農民和不信仰宗教的農民;(11)從事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12)受教育的權利;(13)由勞動能力的公民有勞動的權利;(14)休息權;(15)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即農民在法律條件下,又從國傢和社會得到經濟上或物質上幫助的權利。同時,農民還依據法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