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

ID:46058625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_第1页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_第2页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_第3页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_第4页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探析作者的隐微心曲作者简介:张晓芳(1988-),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人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摘要: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从霞村的命名、教堂、故乡等的悖反性孑盾来窥探丁玲的特殊的心路历程,并试图把握隐含于显文本内的深层话语。关键词:《我在霞村的时候》;隐微心曲;深层话语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于1940年底在延安写成,最初发表于1941年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第二卷第一期上。“不仅是丁玲1937-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前这个时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而且

2、还是这个时期抗日根据地小说创作的优秀代表作之一。”①自它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耍对它进行了解读与定位。木文以文木细读的方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从霞村的命名、教堂、家等的悖反性矛盾來窥探丁玲特殊的心路历程,并试图把握隐含于显文本内的深层话语。“霞”乂名云霞,彩霞。彩霞是美丽的,让人赏心悦目的,那么命名为“霞村”的这个地方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着浓浓生机的让人感觉舒服、愉悦的所在。在去霞村的路上,“我觉得很满意这村子。”但随着“我”呆在霞村的时间的延伸,“我”的想法发生了转变。“但当我们走进村口时,却连一个小孩子,一只狗

3、也没有碰到,只是几片枯叶轻轻的被风卷起,飞不多远又坠下来了。”“街上也是静悄悄的,”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冇一点荒凉,缺乏生机。如果说“霞村”的自然环境与“我”的期待视野的反差使我感到失落,那么“霞村”人的愚昧、冷酷、落后则让我感到惊讶、绝望。贞贞,一个遭到口本鬼子凌辱的弱女子,一个为了革命甘愿奉献肉体的女汉子,一个内心脆弱外表坚强追求自由、人格独立的“新人”。在阔别一年以后回到家乡,招待她的是说不尽的侮辱谩骂。“她那侄女儿你看见了么?听说病得连鼻子也没有了,那是给鬼子糟蹋的呀。”“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了H本官太太,这种缺德的婆娘,是

4、不该让她回来的。”一个弱女子,一个遭到侮辱,遭到损害,遭到欺凌的弱女子,不但从社会上得不到一点安慰,反遭到封建卫道士的谩骂,在肉体被施暴的同时,精神也被施暴。丁玲一个独具慧眼的知识分子敏锐的窥见了潜隐其屮的瑕疵,她在《我们需要杂文》中写道:“中国所有的儿千年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是不容易铲除的,而所谓进步的地方,又非从天而降,它与中国的旧社会是相连接着的丁玲意识到了封建思想的顽固,但当时的社会又不具备让她直抒胸臆的条件,故而它采用了此种隐微的表述策略以求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堂”本是一个忏悔、赎罪、宽厚仁慈的所在,“霞村”中坐落着一个教堂,即使没有提

5、升人格的作用,但也不会是滋生罪恶的天堂,但文木中的贞贞正是在抗婚未果到天主堂找陆神父做姑姑的“一忽儿,落在火坑了哪,”贞贞被打到霞村的鬼子糟蹋并被掳走做了随营军妓,在这里,“教堂”原有的功能属性约定俗成的东西被彻底的颠覆了。其实,在当时,鬼子进村糟蹋妇女的情形随处可见,作恶的地点也是五花八门。丁玲为什么偏偏选中教堂作为贞贞受辱的地点?这样的选择有什么深意?作者想耍传达什么信息?而教堂的选择又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路历程?在我看來,这正体现了丁玲作为一个启蒙知识分子的独特眼光,丁玲选择“教堂”这一神圣的地方作为罪恶产生的场所,这一举动本身就体现了丁玲质疑颠

6、覆传统思想观念重估一切价值的勇气,也正是这种质疑一切的观念使得“我”在面对贞贞受辱的问题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举动。“霞村”的老村民把贞贞视为洪水猛兽,视为破鞋,她们以封建贞洁观念来看待衡量贞贞,从精神上强暴贞贞。霞村的年轻人从革命的视角來审视贞贞,把贞贞当作是革命的“工具”,宣传科的女同志”阿桂把所有的过错归结为女人,她认为“我们女人真作孽呀!”“做了女人真倒霉,”看似她在同情贞贞,其实何尝不是对贞贞的另一种谴责。只有“我”把贞贞当做一个“人”来看待:“每个人一定有着某些最不愿告诉人的东西深埋在心中,这是指属于私人感情的事,既与旁人毫无关系,也不会有关

7、系于她个人的道德的也正是如此,“我”窥见了贞贞不为人知的一面,看到了她伪装下的脆弱:“但我也以为因为她是受过伤的,正因为她受伤太重,所以才养成她现在的强硕,她就有了一种无所求于人的样子。”“我”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待贞贞,既不神话她,也不鬼话她。仅仅把她当做一个普通的大众來对待,作为一个启蒙型的知识分子,“我”在文中居多处于失语的状态,这是革命话语对启蒙话语的遮蔽。但丁玲仍试图“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立场出发”“理解人尊重人”。②她的这种自由倾向和反叛性格从“教堂”的选择上也可窥见一二。“家”或者说“故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让游子怀念向往难以割舍的所在,

8、家人的温暖,邻里的互助一直是游子心里永恒的牵挂,“家”或者说“宗族”也一直是支撑封建思想文化的大厦。但在《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