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ID:46143519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牛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先学后讲”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在学生知识建构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有人辅导他们的学习,学习习惯很差,课前预习习惯就更谈不上了。对于这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大的难度。在这里,我以中年级学生为例和大家交流,我们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的。一、想一想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学习语文也一样。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想想思考题,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首先要“确立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我们依据第一学段的课程准要求,确立了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⑴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⑵拼读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⑶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4)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把这个预习任务打成小纸条,每生一份,要求孩子们贴到语文书的第一页,这种预习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的。要想帮助孩子们理清

3、预习的步骤和达到要求,我们还要上2〜3节课内预习指导课。比如:我在上《观潮》这篇课文时,预习要求:查一查钱塘江在哪个省?钱塘江的地形有什么特别?什么叫天下奇观?课文的哪些口然段是写“天下奇观的?”上课时,老师对这些问题逐一检查,以达到学生熟悉课文的目的。在教学这课的生字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记忆字形的方法,因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很多学生经过一个暑假,把这些识记生字方法都忘了。首先,老师带领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记忆字形的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换部件、比一比、组词法、猜谜语等,再来观察不同的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识记,有的孩子在课前预习时就记下了好儿种识字方法和大家交

4、流。然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进行预习,在自主预习十课左右后,学生就可以脱离预习提示进行课前预习了。二、做一做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还应做到:(1)熟悉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2)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3)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课文。只有做多方面的准备,学生上课才能“严阵以待”地听老师讲课了。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根据每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相对应的学习指南,分为基础展示(字词)、能力拓展(阅读)、积累运用(综合实践)三个板块,用基础展示部分的习题测评方式,

5、学生自己检测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主要依靠学习小组长的能力,对每一位组员的生字书写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错误,及时改止。再依据能力拓展部分针对课文内容捉出的问题,来进行思考。这一环节,主要是老师在上课前进行检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率,而且也使一直困扰大家的预习检查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三、看一看教会学生看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己会读书、会学习。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脱离预习指南,引导学生学会看书,从三年级开始,语文书上的主题人物在每一课都会提出问题,有的是对字义的理解,有的是对课

6、文内容提出的思考问题,有的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等。在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不理解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然后口己动手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读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就更进一步。从二年级下册的第8课开始,加入了4课“读读想想”5课“读读说说”的栏目,就是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来读书。在课前预习时,抓住课文屮的课后习题和文屮泡泡提出的问题来帮助自己预习,已经成为孩子们的预习习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课前预习是耍花时间的,预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课前预习是…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

7、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做好了预习,上课就能达到最佳状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口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看到预习成为孩子们最爱完成的一项作业,看到预习后的孩子们兴奋地参与到课堂上,看到每个人都有积极表达的欲望,我们知道,这都是因为对学生的内心需求的一种尊重,尊重学生们自主创造、自我发展的心灵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才会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生活中的精彩和快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