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ID:46270897

大小:8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_第1页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_第2页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_第3页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_第4页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李桂芬云南省罗平县中医院儿科,云南罗平655800[摘要]目的探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常规处理方式治疗。t匕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以及整体疗效,同时分析护理方式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快,效果更佳;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结合有效护理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效果显著,值得

2、推广。关键词退热合剂保留灌肠;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2(c)・0091・02小儿外感发热是因上呼吸道受到感染而引发,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主要以退热解毒为主要治疗方式,采用西药治疗,会起到较快的退热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患儿产生较大的副作用,鉴于患儿各脏器相对比较敏感,易受到药物影响,临床采用中药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考虑患儿自身服药较为困难,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成为临床验证的适宜于患儿,效果明显的一种治疗方式[1]。为探讨分析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以

3、及护理方式与效果r2010年5月一2012年5月该院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对小儿外感发热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院共收治8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34个月,平均18.7个月;病程在3-70h之间,平均25.4ho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4~36个月,平均19.3个月;病程在4~69h之间,平均24.8h。1.2诊断标准①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参照2002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有关中药西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使用中药西药治疗小儿外

4、感发热病症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2]。所有患儿临床均表现出如下主要症状:身痛或头痛、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且呈现黄或白色、口干舌燥、咽红、指纹为紫色或红色、脉滑、大便干结、小便泛黄。②排除标准:治疗中途换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儿;重要脏器存在重大功能障碍的患儿;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常规进行治疗,并对发热达到38.5°C以上的患儿使用乙酰氨基酚液进行口服方式治疗。均以治疗3d作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根、板蓝根、山楂、础上,采用退热合剂进行保留灌肠治疗。退热合剂成分:薄荷、甘草、僵蚕、蝉蜕、石膏和滑石。灌肠前需要大小便排

5、净,患儿取侧卧姿势,高位进行保留灌肠,5mL/(kg次)」~2次/d,并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病情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⑶。1.4观察指标从用药30min后起,定时患儿的呼吸、体温、流涕、咽红、咳嗽、脉象、指纹以及精神状态等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1.5疗效评定标准按照2002年中药西药的临床硏究指导原则中,对使用中药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临床研究和指导原则的相关评定标准,对小儿治疗情况进行评定:有效:用药2~3d内,临床主要病症减轻,体温下降0.5~1.5°C;显效:用药1~2d内,临床主要病症减轻明显,体温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5°C;治愈:用药1~2d内,临

6、床主要病症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无效:用药3d内,临床主要病症未见好转,体温未降低或者出现上升。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2结果2.1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观察组40例患儿退热情况:1d内30例,1~2d7例,2~3d2例”3d内未退热1例;对照组40例患儿退热情况:Id内12例,1~2d18例,2〜3d6例,另有4例患儿3d内未退热。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要快,且退热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n(%)]组别例数第1天内第1~2天第2~3天第3天后观察组4030(75.00)7(17.

7、50)2(5.00)1(2.50)对照组4012(30.00)18(45.00)6(15.00)4(10.00)2.2两组整体疗效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5例,占12.5%;显效19例,占47.5%治愈15例,占37.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13例,占32.5%;显效13例,占32.5%;治愈9例,占12.5%;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O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见表2。组别例数冇效显效治愈无效总冇效率(%)观察组405(12.5)19(47.5)15(37.5)1(2.5)

8、97.5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