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ID:27774982

大小:66.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_第1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_第2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柴文芝(邳州市中医院儿科221300)【摘要】目的:研宄和观察治疗外感发热患儿时使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外感发热患儿共106例,根据患儿入院H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4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服用丙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完全退热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患儿的完全退热时间为(21.8±12.6)h,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的(35.2±13.9)h,P均<0.05。结

2、论:在外感发热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釆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儿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9-0318-01外感发热指的是由于外感因素导致患者机体温度出现了病理性升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那么严重者将可能出现抽搐、惊厥、神昏谵语等症状,甚至对其生命造成威胁[1]。小儿由于祌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且抵抗力较差,因此外感发热的发病率更高,而且容易并发高热惊厥[2]。在木次研究中,对外感发热患儿

3、采用了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共106例,根据患儿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4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在1岁-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0.8)岁;患儿的病程为12小时-48小时,平均病程为(17.6±1.3)小时。观察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在1岁-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0.5)岁;患儿的病程为10小时-48小时,平均病程为(17.4&plus

4、mn;1.2)小时。两组患儿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儿服用西药进行治疗,口服改为布洛芬口服液,体温高于38.5'C服用,每次的剂量为0.4mL/kgo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处方:黄芩、柴胡、大黄、薄荷、生石膏、知母、竹叶、栀子、金银花加减。所有药材经过水煎、过滤,最后浓缩制成lOOmL的液体并装瓶备用。将一次性吸痰管连接50ml注射器,协助患儿取侧卧位,并将导管的前端使用石蜡油进行润滑,将导管缓慢旋转由肛门插入,深度大约为5cm-10cm,缓慢注入药物,让患儿感觉下腹舒适、温暖为宜

5、,在推注完成后为患儿轻柔地按摩腹部。1.3评价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冇效率和完全退热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痊愈标准:患儿在用药24小吋-48小吋之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体温正常iL无冋升;有效标准,患儿在用药48小吋-72小吋之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体温正常且无冋升;无效标准:患儿在用药72小吋后主要症状没冇改善,体温没有降低,甚至升高。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值小于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6、,p值大于0.05代表无统计学研究意义。2结果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冇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完全退热吋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均<0.05。具体如表1所示。3讨论相关的研宄发现,中医在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成药制剂的效果逊于中药汤剂,而汤剂由于口感较差,小儿的喂服较为困难,因此无法保证治疗的效果[3]。中医学认为,肺朝百脉,与大肠相表里,布散宗气,所以药物在经过小肠吸收,然后通过肺部输散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从而调整气机,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4]。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外感发热患儿采用

7、了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奋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患儿的完全退热吋间为(21.8±12.6)h,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的(35.2±13.9)h,P均<0.05提示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认为,直肠黏膜具奋丰富的血液循环,因此吸收力强,当灌肠药物进入直肠后,就能够通过黏膜吸收,k吸收程度大约为60%。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右静脉和肛管静脉直接进入了身体循环并绕过了肝脏,因此能够避免肝酶代谢的首过效应[5]。而且通过直肠灌注药物给药方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

8、儿服药的难题,因此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