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

ID:26936795

大小: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_第1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_第2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_第3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_第4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岳阳市中医医院(儿科)湖南岳阳414000【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与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A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值得推广。【关键词】中药;灌肠;小儿;外感发热;综合护理;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时候,常使用布洛芬等药物,此类药物虽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患儿在长期服药后耐药性有所增加,还有可能患上其它并发症[1]。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应当以退热为主,辅以适当的补液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等,灌肠治疗是小儿外感发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2]。除了临床治疗之外,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也有较强意义。我院在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小儿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鼻塞、身体疼痛等,一些患儿还会岀现舌苔较薄、舌苔颜色为黄色或白色、咽部红肿、小便颜色发黄等。所选患儿的排除标准为:先天性脏器疾病患儿、意识障碍患儿、治疗过程中使用其它药物的患儿。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年龄为4-33个月,病程为3-60h;观察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22例,患儿年龄为3—32个月,病程为4一62h,

4、两组患儿的-•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患儿服用美林退热口服液进行治疗,服药剂量为每日0.4mL/kg,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中药治疗,我院自拟中药方剂的药物成分为:淡竹叶、青蒿、柴胡、石膏各10g,板蓝根15g,金银花20g,患儿每日服药剂量为100ml[3]。观察组患儿在服药后还需接受灌肠治疗,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在灌肠前将大小便排浄,并且让患儿行侧卧位,选择高位进行保留灌肠,患儿每日需要接受1一2次的灌肠,每次灌肠剂量为5mL/kg•次。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来进行调整。1.2.2护

5、理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接受综合护理,方法为:1.2.2.1灌肠护理在患儿接受灌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灌肠吋插入深度不会产生较强不适感,还要将药物缓慢注入患儿体内,患儿若在1次灌肠后排出,护理人员可实施2次灌肠,II要将灌肠温度控制在30°C之下。1.2.2.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让患儿多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流质食物等,tl常食物以菜汤、米汤、牛奶、果汁等为主,还要多让患儿补充水分与无机盐等,避免患儿出现营养不均衡的现象。1.2.2.3口腔护理很多患儿在外感发热后,口腔比较干,在进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食物残渣过多等,导致患儿U腔内食物残渣不断发酵,滋

6、生大量的细菌,导致患儿出现U腔炎症等。因此,在患儿进食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儿及时漱U,也可让患儿口含淡盐水进行漱口。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可分为无效、显效、痊愈,总有效=显效+痊愈。无效:患儿在接受治疗3d以后,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病情出现加重现象;显效:患儿在用药2d以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减轻,患儿的体温也有所下降;痊愈:患儿在接受治疗1一2d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标准[4】。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X2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

7、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由上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小儿外感发热的发病速度比较急,且该病的病程发展相对较快,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其自身的脏器都尚未发育完全,对于外感发热的感觉会更为强烈。很多患儿在出现外感发热的症状后,其体温都会相对较高,若是患儿的体温持续不退,且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对于患儿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性影响[4】。在中医领域内,小儿外感发热主要是因其受到外邪侵体所导致,体内的脏器、气血等出现严重紊乱,导致患儿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