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

ID:46272625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_第1页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_第2页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_第3页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_第4页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5例临床研究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herediaryneuropathywithliab订itytopressurepalsies,HNP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以反复发作的周围神经受压后麻痹,大部分完全恢复为特征,部分患者在疾病后期遗留轻到中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在轻微牵拉、压迫或外伤后反复出现肌无力、麻木和肌萎缩、踝反射消失、弥漫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检为节段性脱髓鞘和腊肠样结构改变。又称为腊肠样神经病。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例1:男性

2、,16岁,“反复左上肢麻木、无力1年,短暂右上肢麻木、无力4d”入院。1年前出现左上肢无力,左手并指不能,左小指麻木,反复发作,症状波动,时轻时重,无晨轻暮重,无双下肢无力及蹲起困难,无发热及肢体疼痛,无左上肢外伤,偶感双上肢肉跳,2月前患者左上肢睡觉受压后麻木、无力加重,左上肢不能举杠铃,发现左上肢较右侧变细,之后症状于1月内逐渐改善,入院前4d出现右手写字费力、麻木,持续约5h后好转。查体:弓形足,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近端肌力5级,双上肢远端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左侧为著,左小指外展、内收力弱

3、,夹纸实验阳性。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近端肌力5级,右足第5趾跖屈、背伸力弱。左手尺侧感觉减退。双上肢腱反射消失,双下肢腱反射减退,双侧病理征阴性。肌电图:四肢周围性损害(累及运动及感觉纤维,合并双侧正中神经腕部、尺神经肘部、梯神经橈神经沟处、胫神经踝部、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损害)。家族史:其祖父、父亲、姑姑、表妹有类似疾病史。例2:男性,15岁,学生,以“反复双上肢麻木、无力半年”为主诉入院,常在写字及打球时出现,数天后可自行好转,之后症状再发。查体:双手骨间肌萎缩,大小鱼际肌萎缩,分指并指力弱,右手尺侧痛觉减退。电生理检查:双侧正

4、中神经、尺神经、双侧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例3:男,36岁,以“间断左上肢麻木3年,右上肢麻木1d”为主诉入院。3年前持重物后出现左上肢麻木,症状持续4〜5d后自行缓解,1d前右上肢受压后出现麻木,数小时后自行缓解。15岁时出现左足下垂,持续约2月后自行好转。查体:双上肢近端肌力5级,双手小指与环指指间肌力4级。双上肢痛觉减退,四肢腱反射消失。肌电图检查示:四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累及运动及感觉纤维,合并双侧正中神经腕部损害,尺神经肘部损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损害)。例4:女性,13岁,3年来反复双上肢麻木、

5、无力。常在肘部受压时出现,时轻时重。查体:体质消瘦,双手握力4级,双上肢腱反射减弱,余肢体肌力、腱反射均正常,无肌肉萎缩。肌电图示: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家族史:其母亲有类似疾病史。例5:女性,28岁,右下肢麻木无力2年。2年前盘腿坐后出现右下肢发麻、无力,跨阈步态,3周后恢复,2周前晨起后再次出现右足无力、足下垂,无肢体疼痛。查体:双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远端肌力3级,右侧跟腱反射消失。电生理检查:双侧尺神经肘部损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损害。家族史:其妹有类似病史。2结果5例显示四肢MCV及SCV均有不同程度减

6、慢,神经损害位于易嵌压部位,电生理改变比临床广泛,特点是弥漫性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在临床上没有症状的肢体也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运动神经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异常率高,主要出现在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尺神经在肘部出现传导阻滞,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传传导阻滞。3讨论3.1遗传HNPP的临床症状较轻,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遗留较轻的体征,常常被临床医生忽视。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与PMP22基因的染色体17P11.2的15mbp缺失有关。家族史中阳性率很高,但也有散发病例报道[llo本组5例先证者中,3例均有阳性家族史。3.2

7、临床症状该病首次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临床上表现为不对称的慢性过程,首发症状多为轻微的牵拉或受压后出现的无痛性单神经或神经丛麻痹,麻痹常发生在易受压的部位,如正中神经在腕管,尺神经在尺神经沟,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上、下,此外,楼神经、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也容易受损,症状多在数周或数月后可完全缓解。其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2]:①临床上出现反复发作性单神经或多神经损伤。②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有广泛性神经传导异常。③有阳性家族史。④周围神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腊肠样改变。⑤遗传基因学检测有17P11.2大片段缺失。对该病确诊的主要手段是基因分

8、析,但目前国内尚未开展HNPP的基因诊断。我院收治的5例患者发病年龄在13〜36岁之间,经过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3.3电生理检查该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无论临床上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