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

ID:46332005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在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疗法;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法[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3(c)-0

2、106-02急性胰腺炎为常见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针对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B超和CT检查,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除外出血坏死型。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5〜76岁,腹痛腹胀33例,恶心呕吐28例,发热16例,腹部压痛20例,白细胞计数升高者22例,血淀粉酶升高者25例,尿淀粉酶升高者33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2〜78岁,腹痛腹胀31例,恶心呕吐26例,发热18例,腹部压痛2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

3、者23例,血淀粉酶升高者23例,尿淀粉酶升高者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具有临床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及PPI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施治,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每日1剂,300mL,分5次鼻饲或口服。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等。1.3疗效标准据《中药新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痊愈:3d内腹痛、发热等症状及压痛、反跳痛等体征缓解,1周内消失,白细胞计数,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显效:1周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上述指标恢复正常;有效:1周内症状体征减轻,上述指标有下

4、降趋势;无效:1周内症状未减轻或进一步恶化,上述指标未降低。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与对照组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1,P<0.05)o见表lo2.2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在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2。3讨论西医认为该病是胰腺内胰酶被多种病因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2]。血、尿淀粉酶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指标。血淀粉酶在起病6〜12h内迅速升高,3〜5d降至正常;

5、尿淀粉酶在起病12〜24h升高,1〜2周恢复正常。因此,我们采用二者作为检测指标之一[3]。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血、尿淀粉酶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腹痛、胁痛”等范畴,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洁或不节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湿、热、瘀郁结中焦,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属少阳阳明合病,治疗宜和解少阳,行气通腑泄热。大柴胡汤化裁[4-5]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明显缓解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亦能够缩短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患者的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本研究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上加用木香、玄胡、丹皮、梔子等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其中柴胡、

6、黄苓和解清热,大黄、芒硝通腑泄热,丹皮、玄胡活血化瘀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厚朴行气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研究表明大黄[6]能作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多个环节,抑制胰酶活性,降低血管通透性,松弛奥迪括约肌,促进肠蠕动;芒硝[7]消炎、止痛;大柴胡汤含有柴胡皂昔、黄苓皂昔、黄苓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镇痉、利胆和降低括约肌的作用,并且对解除胰液和胆汁瘀积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8]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手术型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本组资料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不仅缩短了住院疗程,而且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参考文

7、献][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国消化内镜,2007,11(10):30.[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9.[3]熊小强.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J]・新医学,2004,35(6):379.[4]邹拥军,邱宏.大柴胡汤化裁治疗急性胰腺炎24例临床报道[J]・四川中医,2003,21(3):34.[5]彭惠平,徐进康,吴坚芳,等.中西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