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

ID:46335441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_第1页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_第2页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_第3页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摘耍: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中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均是在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均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的患者口服西药,中医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综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在西医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分别是70%和92.5%,因为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与西医治

2、疗相比屮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临床效果作为胃病的一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有较薄的胃黏膜,导致胃没有很强的容纳与消磨功能,同时一直有萎缩和生化现象在胃黏膜上皮组织与腺体器官中出现。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或正确的进行治疗,癌变就很容易发生,使病人的正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无食欲、贫血、口苦、泛酸、乏力、消化道出血、胃皖胀痛、恶心和肾虚等都是患者会出现的临床症状,病情年龄与发病几率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的趋势在近几年一直

3、呈增高状态,人们对此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均是在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选择和分组都要具有随机性。西医治疗组中有26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29〜61岁,(47.1±4.9)岁为其平均年龄,病程4个月〜5年半,平均病程(3.3±1)年;每个患者都没有重大疾病史。西医治疗组中有2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27〜63岁,(46.9±5.3)岁;病程3个月〜6年半,平均病程(3.3±0

4、.8)年;每个患者都没有重大疾病史。年龄、性别、病程和重大疾病史等信息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并不显著(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于西医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口服西药的方法,选择的药物是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与猴头菌片,口服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3次/d,4片/次,口服猴头菌片3次/d,2片/次。而对于中医治疗组的患者,采用屮医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主要方法有以下4种。1.2.1辨证论治我国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一些制定的方案或规定等,而很多辨证分型就是以此为依据的,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脾胃湿热

5、、肝胃不和以及脾胃虚弱就是其中5种最为常见的分类,根据很多专业人士的经验,辨证论治的一个方法就是蕾朴夏苓汤加减、一贯煎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香砂六君了汤以及丹参饮加味,可以有效胃镜结果会得到明显改善。1.2.2基础方加减与中医在近儿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资料相结合,并将传统的治疗药方作为基础,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研究出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应用较广的方法Z—就是根据病症的严重情况,加减半夏泻心汤(大枣、黄连、党参、制半夏、制甘草、炒黄苓和干姜),只需要1剂/d,分2次用水煎后服

6、用。1.2.3固定方和中成药治疗使用固定方进行治疗虽然好像与辨证论治的原则和违背,但是根据许多近儿年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临床效果报告,大部分的固定方剂结合了化瘀散结、清热解毒与健脾疏肝等功能,可以使错综复杂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机制被切断,对于该病症的多种症型其疗效都十分显著,比如其中较为有效的胃舒方,包括的药材为:三七粉、菖蒲、瓜篓、荔枝核、麦冬、川苇、泽泻、口芍、地榆、胡黄连、内金、郁金、仙鹤草、五味子、当归、白术、茯苓和茵陈,只需1剂/d药,分2次用水煎后服用。1.2.4针药并用,加强效果针灸

7、治疗是中医的代表象征之…,如果想使病情尽快受到控制,就应当对针药结合加以重视,配合使用中药和针灸治疗,通常治疗有显著效果。针灸时选择的穴位包括:天突、膻中、章门、阳陵泉、丰隆、血海以及支沟,另外水分、下皖和中皖在必要时也要加以配合治疗。其中天突是任脉经穴,能够化痰理气;膻屮汇聚了气流,通过治疗能够化痰理气、利膈宽胸;章门是脏会穴,可以清利湿热、理气散结、疏肝健脾;阳陵泉是筋之会穴,可以使气血通顺、疏肝健胆;丰隆属足阳明胃经,能够理脾、通气、化痰;血海是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主要穴位Z支沟在经穴中属于三焦经,

8、能够对三焦的经气进行疏理调节;水分是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能够分流水湿、健脾;下皖能够消胀通腑,化痰和胃;中皖与胃功能也有很大关系,能够通调腑气、化痰、和胃、健脾;综合而正确的通过水分、下皖和屮腕-:个穴位进行治疗,能够和胃、化痰、健脾。与此同时再服用合适的药剂,针药并用。针对中医治疗组40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中医治疗方法,或者使用多种方法综合进行治疗。两组共80例患者,每位患者的治疗都要持续进行,治疗3个月Z后观察效果,做相关的检查并记录。1.3疗效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