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

ID:46352753

大小:7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_第1页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_第2页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_第3页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_第4页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究进展作者:王玉书,金吉子,关宏铜【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作用机制;免疫调节论文代写免疫球蛋白(Ig)是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血浆制品,含有正常人血浆中所有的特异性抗体成分,其中主要是IgG及少许的IgA,IgM.Ig的应用始于原发性和获得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的替代治疗,后因发现它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WHO制定的Ig制剂的基本质量要求如下:1)具有完整的Fab片断和Fc部位功能的IgG单体分子,至少含90%;2)抗体具有与献血人群相似的抗病毒抗

2、原和抗细菌抗原的双重功能;3)存在IgG的4种亚类且含量正常;4)不含可激活补体的IgG多聚体和血管活性肽;5)生物半衰期正常;6)不传播肝炎病毒、HIV等疾病•大多数Ig制剂还含有IgA,可溶性CD4,CD8和HLA分子以及某些细胞因子,Ig的半衰期约为3周,Ig上的Fc段可与巨噬细胞、B细胞及其他细胞的Fc受体结合并进行信号传递.由于IgG来源于数目众多的供血者,因而含有各种不同的抗原结合部位,通过与T细胞受体的不同部位结合来调节T细胞功能.1免疫调节机制论文代写1.1封闭Fc受体Nagata[1]在给予2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3、(ITP)患者Ig后发现,所有患者血小板数迅速增多,但将IgG的Fab段输注给另外一些ITP患者,却未见血小板增多,因此认为Ig是通过Fc段阻断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FcR)而抑制巨噬细胞对抗体披覆的血小板的破坏和清除.Cormick等[2]在使用Ig治疗多发性系统性硬化症中又证实了Ig同样可封闭T细胞上的FcR.多发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发生是由于激活的T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因子如整合素和选择素,使之易于穿过内皮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Ig可封闭T细胞表面的FcR,通过对受体的调节阻止T细胞激活.Ig通过与免疫细胞表

4、面的FcR结合,使FcR失去对前炎症刺激因子的反应,最终阻断靶细胞的免疫激活,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1.2调节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Ig可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Wang等[3]报道,可抑制细菌脂多糖诱导的T细胞产生IL-2,IL-10,TNFB,IFN-Y,还可抑制细菌脂多糖刺激下培养24h的淋巴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但对单核细胞无效.IL-6是造血干细胞的激活剂,参与T和B细胞的分化,可使表达1L-6的单核细胞数目减少,但可使血浆中IL-6水平明显上升,提示Ig不仅可促进IL-6的表达,同时也可促进其释放•动物实验

5、结果表明,Ig对某些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是通过控制其转录水平而实现的,目前已被证实的受这种转录调节的细胞因子有IL-6,TNF-y,IL-1,IL-8.Ig与FcRs的作用还可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昔水平升高,从而激活环磷酸腺昔依赖的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最终通过相应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Ig中包含某些细胞因子的特异性中和抗体,其存在也可下调某些细胞因子的水平[4].1.3抑制补体的激活Ig可结合补体C3b,C4b片段,阻断其与靶细胞的结合.Forssman休克是以肺水肿和肺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典型的补体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当给豚

6、鼠注射兔抗Forssman血清后,豚鼠在几分钟后即死亡.若立即给予Forssman休克的豚鼠注射Ig,则75%的豚鼠可获存活[5]•给予皮肌炎患者注射Ig也可发现其小血管内C3b,C5b的沉积明显减少,提示Ig对补体有抑制作用.目前Ig抑制补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Ig可抑制C3转化酶,阻止红细胞对C4的摄取.毕业论文1.4促进内源性IgG的清除内源性IgG水平的调节主要依赖于机体对其分解代谢的强弱•当体内IgG水平增高时,过多的IgG与保护性受体FcRn结合,使IgG的分解加强,从而维持IgG的水平.Xu等[6]认为,内皮细胞可

7、表达IgG的保护性受体FcRn,在酸性环境中FcRn与IgG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在中性环境中二者亲和力明显下降•内皮细胞对IgG的摄取是通过液相的胞饮作用而使之进入细胞内的核内体,在核内体中(酸性)FcRn与IgG紧密结合,但当核内体再次移至细胞表面时由于接触了中性的血浆环境而二者亲和力迅速下降,IgG被重新释放入血,保持血浆中IgG的动态平衡,而在核内体中未与FcRn结合的IgG则被转运至溶酶体内降解.FcRn也可结合外源性IgG,Ig的输入加大FcRn负荷,从而抑制与内源性IgG的结合,因此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内源性IgG皆不

8、与FeRn结合而被转运至溶酶体被分解,从而清除体内的致病性IgG.Ig的这种清除作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论文代写1.5中和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体内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