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

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

ID:46454815

大小:7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_第1页
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_第2页
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_第3页
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_第4页
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提要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是我國農業信息服務的關鍵和重點。本文重點研究我國典型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在此基礎上比較分析各種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的優勢和劣勢關鍵詞:農業信息服務;信息服務模式本文為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批準號:200902115)和河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XSK0701026)的研究成果分類號:F32文獻標識碼:A在我國,農業、農村的信息化、現代化,是我代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傢的信息化、現代化。農業、農村信息化是我國縮小“數字鴻溝”、統

2、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是發展現代化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選擇,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增強的重要手段。而農業信息服務是農村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是實現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科學、合理、適用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就成為農業信息服務的關鍵和重點我國各省市農業信息服務均取得成效,一些省市已經形成較成熟的、有特色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我們將對一些宣傳報道和運行有效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加以介紹,並作瞭各種模式的比較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研究提要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是我國農業信息服務的關鍵和重點

3、。本文重點研究我國典型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在此基礎上比較分析各種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的優勢和劣勢關鍵詞:農業信息服務;信息服務模式本文為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批準號:200902115)和河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XSK0701026)的研究成果分類號:F32文獻標識碼:A在我國,農業、農村的信息化、現代化,是我代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傢的信息化、現代化。農業、農村信息化是我國縮小“數字鴻溝”、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是發展現代化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選擇

4、,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增強的重要手段。而農業信息服務是農村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是實現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科學、合理、適用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就成為農業信息服務的關鍵和重點我國各省市農業信息服務均取得成效,一些省市已經形成較成熟的、有特色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我們將對一些宣傳報道和運行有效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加以介紹,並作瞭各種模式的比較分析一、我國典型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一)安徽模式。為解決農業副産品銷售與農業市場之間的矛盾,安徽省政府1998年批準成立瞭唯一面向全省農村的專業性網

5、站安徽農村綜合經濟信息網(簡稱安徽農網),經過10多年的發展,形成瞭政府省心、農民開心的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成為千傢萬戶農戶對接千變萬化大市場的重要平臺與紐帶,被專傢稱作是農村信息化值得推介的“安徽模式”針對安徽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農戶上網率仍不高的現狀,安徽農網跳出網站服務“三農”,已實現互聯網、廣播網、電視網、電話網和無線網的“五網合一”,建立一個上聯國傢平臺、下聯基層、橫聯省級涉農單位,集部門網站、電子商務、廣播電視、gl電話語音、手機短信、視頻專傢在線等多種媒體和手段等為一體,覆蓋全省的互聯互通'‘農業農村綜

6、合信息服務平臺”。安徽農網已建成1個省信息中心、17個市中心、61個縣中心、1,500多個鄉鎮信息站、3,300多個村級信息點,註冊會員25萬多人(其中涉農企業大戶會員9萬多個),日點擊率超過5萬次,訪問用戶遍及96個國傢和地區,促成網上交易額超過100億元安徽農網服務模式的成功取決於采取“政府主管、農委牽頭、氣象主辦”的建設模式。由政府組織實施,在人、才、物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農委系統利用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把涉農政策、市場信息等內容放到網絡平臺上,為農民提供及時便捷的信息服務,農委同時還具體負責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管

7、理等問題;氣象部門利用覆蓋全國的通信網絡,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和技術人才優勢,具體負責網絡建設、運行管理、技術維護以及信息員的培訓等。在網絡基礎建設上,安徽農網構建瞭四級組織建設管理體系,首先建立三級(省、市、縣)農村綜合信息中心,形成信息骨幹網絡,實現信息的上下傳輸,然後向全省1,800個鄉鎮延伸第四級服務組織一一“鄉鎮信息服務站”,形成瞭“信息網絡+信息服務”的組織體系,能夠有效地將各種信息傳播到農村基層安徽模式的特點可以歸納如下:政府主導,形成強有力的組織管理機構;以互聯網為中心,多種網絡(廣播網、電視網、電話網、無

8、線網)集成;網絡信息服務為主,“五路並進”(廣播、電視、報刊、電話、短信),積極將信息服務向村莊、農戶、企業延伸,破解農村信息化“最後一公裡”難題,大大提高瞭安徽農網信息的覆蓋面、普及率和使用率(二)平涼“農民信息之傢”模式。2002年起,平涼市根據本市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普遍薄弱、農民信息意識不強、地方財力困難等實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