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

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

ID:46468814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4

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_第1页
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_第2页
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_第3页
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_第4页
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我校在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屮,确立了“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來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者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屮,教师为学生提供技能帮助和活动空间,使他们进行研究、解释研究、应用研究,并不断根据情境变化改变研究。当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本人有

2、幸参与了课题研究,经过学习与实践,初步确立了“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一自主探究,分析问题一一资源共享,解决问题一实际应用,深化问题一一拓展创新,发现新问题。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准确把握学习H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岀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

3、的内容服务,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O(下转第45页)(上接第44页)如教学“千米的换算”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意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首先岀示龟兔对话的课件,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输给了乌龟,心里不服气,总想跟乌龟再比一次。一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乌龟,就拉着乌龟要比赛,可乌龟说:“我今天有事情要做,不能和你比赛,要不我们比比今天谁走得路多。”兔子同意了。乌龟说:“今天我走了3000米,你呢?”兔子哈哈大笑说:“我走了5千米,我走的路程比你长,我赢了!”可乌龟听了,不服气地说:“我走的路程是3000,而你才走了5,怎么会是你赢呢?”

4、同学们能帮它们评评理吗?通过情境的创设,自然的引起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而且使学牛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励学牛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这是学生口主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坏境,点拨、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大门口设置的伸缩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为什么由平行四边形组成?观

5、察伸缩门的开关,得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那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这个特点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有同学提出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来验证,经过同学们现场操作,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来实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能变形,能变大也能变小。教师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这个特点?你如何证明?学生分别利用了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都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山此得岀: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同学们经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的,经丿力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为知识的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资源共享,解决问题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以个

6、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氛I韦I,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

7、获得人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乂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后,组织小组讨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來、算起来都比加法简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义: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四、实际应用,深化问题实际应用是促使学生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使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实践活动;归纳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